APP下载

五四运动后周恩来经济思想的探研

2019-01-13李航宇

魅力中国 2019年10期
关键词:科学技术现代化农业

李航宇

(淮阴师范学院,江苏 淮安 223300)

周恩来作为开国总理,在27年担任总理的生涯中,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919 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社会的进步,也催生出一大批进步知识分子。他们深入思考中国的社会经济问题,周恩来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的经济思想是我国全体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一、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周总理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一贯重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1949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他提出:宣传新民主主义是一个过渡性质的阶段,一定要向更高级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阶段发展。同年12月,他又明确提出:“我们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使我们的国家健全地、有步骤地、不急躁地走向社会主义。”1953年9月,他再次强调,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要经过相当长的过渡时期。与此同时,周恩来充分认识到要搞社会主义就必须明确社会主义是什么。1956年初,他指出:“建成社会主义就要消灭剥削贫困,如果只是消灭剥削,贫困和愚昧还存在,就宣布进入社会生义了,会败坏社会主义声誉。人们会失望地说,‘哦!原来社会主义就是这样!’”

周恩来的上述论断对于我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先行者,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经济建设要实事求是的经济思想

经济工作要实事求是,是周恩来一贯的经济思想。“我们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使我们的国家健全地、有步骤地、不急不躁地走向社会主义。”“尽管中国是这样大,有这么多的人才可以加快前进的速度,但中国的经济是落后的,要实现工业国有化和农业集化,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还需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1956年2月,在国务院第24次全体会议上,他强调“经济工作要实事求是”,指出“要快,要好,要省”“绝不要提出提早完成工业化的口号”“各部门订计划,不管是十二年远景计划,还是今明两年的年度计划,都要实事求是。”周恩来从一个经济落后的大国的国情出发,考虑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时,把人口多资源少也作为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来考虑,将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和坚持辩证法有机结合。

三、社会主义经济是为人民服务的经济思想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必须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1949年12月,周恩来谈到当前财经形势和新中国经济的几种关系时,指出:“只有广大人民在生产中发挥了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提高他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 周恩来认为,人民政府的经济政策是否成功应当以得到人民的拥护为标准。他强调:“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我们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直接地或者间接地都是为着人民的物持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改善。” 周恩来还着重强调依靠人民来发展经济。在他的经济思想中,社会主义国家为人民谋利益和依靠人民群众是顺理成章的。周恩来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思想就象一根红线贯穿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社会主义经济的唯一目的,就在于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办任何事情都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

四、大力发展农业,以工补农,以农促工的经济思想

周恩来非常重视发展农业,我国是农业大国,而且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农业。周恩来不仅把农业看成是工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而且把它提到了政治的高度,认为农业上不去会“影响到工农联盟的巩固。”1954年9月,周恩来深刻地提出:“农业的发展对于工业的发展有多方面的影响”。周恩来还多次强调各行各业都应该面向农村,服务于农业。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大力发展农业应摆在首位,只有农业生产发展了,才有可能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和广阔的市场,改善人民生活。正确认识和处理农业和工业之间的关系,做到以工补农,以农促工,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农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五、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经济思想

周恩来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关键作用,始终把发展科技事业作为政府的重大决策之一。第一生产力是科学技术,直接影响着一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国民整体的发展进程。周恩来提出:“在社会主义时代,比以前任何时代都更需要充分提高生产技术,更加需要充分发展科学和利用科学知识”、“科学是对我们国家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有决定性的因素”、“我们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们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这些论说,深刻解释了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意义。周总理还指出我们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有四个方面的有利条件,即我们“有广大的人力和丰富的资源做基础”、“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做保证”、“有一支比旧中国大许多倍的知识分子队伍和科学技术力量”、“有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等。周恩来着眼于未来,从战略高度提出问题;着眼于实际,一切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着眼于科学,把经济发展奠定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

六、自力更生,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的经济思想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毛泽东的一贯思想。周恩来也一贯主张政治上坚持独立自主,经济上坚持自力更生和加强国际合作,并把它作为处理外交内政的基本原则立场。早在建国初期,周恩来就指出:“在生产建设上要自力更生,在政治上也要独立自主。”1956年11月,他又指出:“任何一个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总要有点独立的能力,更不用说像我们这样一个大国。”1964年12月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他再次强调“自力更生是改革和建设事业的基本立脚点。”周恩来在强调坚持自力更生的同时,又是提出要加快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必须积极对外开放,开展国际合作,借鉴他国成功的经验。他指出:“关起门来搞建设的思想是错误的。”他强调:“敢于向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就是最有信心和自尊心的表现,这样的民族也一定是能够自强的民族。”同时,周恩来还辩证地指:“外国一切好的经验、好的技术,都要吸收过来,为我所用。但不能全盘照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得分清轻重缓急。”

周恩来的经济思想和理论观点集中地体现于《周恩来选集》(上、下卷)和他组织、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其突出特点是实践性、群众性和开拓性。周恩来经济思想的实践性是不言而喻的,他坚持从实际出发搞社会主义建设,他的真知灼见是实事求是的结晶,他的一系列观点经受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长期实践的检验,这些无一不证明了其鲜明的实践性。周恩来经济思想的群众性尤为强烈,他主张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必须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反对搞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好大喜功,周恩来身体力行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周恩来经济思想的开拓性也令人注目,周恩来旗帜鲜明地反对“盲目冒进”,周恩来明确指出中国知识分子中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是一个创造,他在制定“工业为主导,农业为基础”,拟定四个现代化的科学提法过程中的创造性劳动更是人所共知的。总之,在周恩来身上体现了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猜你喜欢

科学技术现代化农业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抉择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