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流三部曲”中高觉新形象分析
2019-01-13黄心指导教师李婷
黄心 指导教师:李婷
(安康学院,陕西 安康 725000)
新文学问世以来,以揭露旧家庭、旧礼教为题材的作品有很多,但像“激流三部曲”这样的以浩大的规模、系列的组合形式对封建旧家庭崩溃过程做系统、深入描写的是第一次。“激流三部曲”描写的环境是1919到1924年相对闭塞的四川成都,这段时期正值中国近现代历史青春期。小说以高觉新、高觉民、高觉慧三兄弟的爱情故事展现高公馆封建家庭的罪恶及走向崩溃的命运。高觉新是作品中的主干人物,贯穿着故事情节的始末,具有与众不同的地位。
一、高觉新形象变化轨迹
高觉新是巴金在“激流三部曲”中塑造的一个在专制主义重压下的软弱与病态的灵魂。正是封建专制主义及封建家族制度造成了他软弱的性格,他的人生悲剧集中反映了社会制度对健康人性的戕害。这一形象在“激流三部曲”中不是一成不变的软弱、妥协的,而是循序渐进地尝试着改变自己,从无条件的服从逐步过渡到在怀疑中觉醒再到最后的主动反抗,我们看到了这个人物身上的变化。
(一)软弱服从的妥协者
高觉新形象是以巴金大哥李尧枚为原型塑造的。作为家中的承重孙,他肩上所担负的责任最重大。他自小聪慧好学,思想上接受了新思潮熏陶的“新青年”,等待他的本应是大好的前途,实际上他虽然接受新思想,去因长房长孙地位的影响和封建专制的礼教束缚,形成了软弱妥协的性格,从而导致他依从长辈的意志躬行他所反对的封建礼教。久而久之成为“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1]的忠实奉行者。他和钱梅芬相爱却依从父亲的命令娶了瑞珏,婚后还算幸福。后来梅的回归给他带来无限的内疚与痛苦,不久后梅也病逝了。高老太爷丧期,在瑞珏即将临盆时,高觉新听从陈姨太的封建言论将妻子赶到郊外生产。由此可见,正如鲁迅先生所言,礼教是会吃人的。高觉新虽然接受西方先进思想,但他的行为无不体现着对封建礼教的维护。他内心新、旧两种观念的矛盾冲突也体现了民族心理积淀在现代民主思想冲击下的痛苦挣扎,从而增加了历史的深度。
(二)怀疑惶惑的觉醒者
《春》中主要描写淑英抗婚的故事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惠表妹的悲剧事件。[2]蕙表妹的命运是悲惨的,她受父亲和上司的命令被要求与自己从未见过的,声名狼藉的郑国光结婚。觉新却无法把她从这种困境中救出,蕙表妹也不敢反抗,最终在其父周伯涛和丈夫郑国光的压迫下惨死。而淑英因为受到时代和新思潮的影响,在觉民、觉慧的帮助下,在觉慧的感染下,在遭受封建制度的束缚后,淑英最后选择追求自由,逃出了封建大家庭的囚笼。巴金将两个女性在面对专制婚姻时的行为和表现放置在一起,二者形成了强烈鲜明的对比,充分表现了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对妇女的摧残以及作者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控诉和批判。觉新在蕙表妹身上看到自己的悲剧再一次重演,蕙表妹的死成为觉新无法抹去的伤痛之一。这也使他开始支持觉民等人的计划。他们共同帮助淑英逃离到上海,开始美好的生活。觉新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改变这种局面,最终在觉民等人的激励下清醒认识到封建婚姻制度对妇女的迫害和封建家长的伪善面目。相比于《家》中只知服从妥协的他,在《春》中开始觉醒了。
(三)勇敢斗争的反抗者
《秋》[3]寓意高家这个封建旧家庭的分崩离析。目睹了淑贞是如何在克定与沈氏的争吵和沈氏对其仇恨中不堪重负最终跳井身亡的觉新,精神上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他彻底认识只有让这旧制度毁灭才能带来新的生活,最终开始斗争,走向反抗。克明在女儿跑后有所悔悟,两个弟弟却整日吵架想分家,克明在气愤中去世,已经没有人来承担高家这棵枯朽的老树了。高公馆卖掉了,高家四分五裂,高家第二代的荒诞不堪,第三代的堕落,意味着它走向没落的必然,暗含了"树倒猢狲散"的结局,深刻揭示了封建专制主义精神支柱以及封建家庭崩溃的必然性。
综上所述,高觉新的形象从《家》到《秋》经历了从思想到行为,从隐秘到公开,从间接到直接的转变。相比于觉慧的坚决果断,觉新肩上所担负的责任和内心性格牵制的复杂性,充分展示了中国式“多余人”在社会的摧残下从无路可走的迷惘到明确反抗的人生觉醒。他的反抗是微弱的,缓慢的但纵观其改变不可否认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二、巴金对人的思考
高觉新的形象是巴金对人的深刻思考。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前的封建社会和极左思想统治下的“文革”十年这一背景下,巴金的思想受到了极大影响,对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他同样有着切身体会。在“五四”浪潮冲击之下,他由最初朦胧的觉醒意识进而由此形成了平等自由民主的思想。他的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继承发扬了“五四”革命文学的战斗传统,坚持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的政治要求和为被侮辱与被损害者呼号的现实主义的艺术原则。他反对把人当作机器,要求把人当人看,呼吁恢复人的自由与尊严,就形成了巴金对人的思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歌颂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与抗争,以极大的激情对封建势力进行揭露,最终以家庭决裂为结局。在对青年进行反封建的启蒙教育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特权阶级的蔑视使巴金从原始人道主义出发,对现实人生始终持一种悲悯情怀。他同情受压迫的弱者,为他们的不幸命运而痛苦悲伤,[4]“激流三部曲”中就有突出表现,他旨在告诫我们,只有反叛才是个性解放的唯一出路,也只有反抗才是救亡图存的唯一途径。
指导教师: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