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思考
2019-01-13贺澜涛
贺澜涛
(河南检察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引言: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是具备任务导向性或实践应用性,简单的来说,就是对某个领域或某个岗位具备较高的针对性,应用型人才的价值主要是体现在较高的专业度,高素质人才一般是具备扎实的文化基础,在处理各方面事物时,具备学习能力强、上手时间短等特点,虽然专业深化程度不够,但对各类职业都能较好的适应,创新型人才是人才具备创新思维,善于思考和改进工作模式、内容,对产品研发、工作效能增强、文化创意设计等均存在正面影响。
一、人才培训体系弊端
当下人才培训体系在展开相关工作时,对理论型人才过于偏重,忽视学生的实践活动、面向拓展、创新思维等。
(一)对学生实践有所忽视
实践主要是理论发挥效用,或学生既往经验对外表达的过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好的认知、把握和记忆理论知识,达到知识健全建构的目的,另一方面,学生既往经验得已运用,既往经验得到巩固,在与具体工作任务结合,与新知识产生碰撞时,会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不断的变革自身的知识结构、操作技能等,但部分教师在展开教学培训活动时,受升学率、教学评价等因素影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并不重视[1]。
(二)对学生的知识拓展有所忽视
知识性拓展是健全学生学科素养、学习能力、社会技能等的关键,尤其是社会技能,对学生日后的入职活动存在较为深远的影响,但部分教师仅仅着眼于学生一个学期、学年等的教育工作,对学生的长期发展并不关注,与其对学生展开知识拓展性教学,教师会更加倾向于展开课本向教学。
(三)对学生创新思维有所忽视
部分教师或教学机构的教学导向是试卷、考核,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会尽可能的让学生按照既定的路子去学习、思考,面对学生的“野路子”,都会尽可能的压制、排斥,使得学生被迫按照既定的教条,开展学习活动,创新思维得到打压。
二、人才培训体系改进策略
实践是应用型人才的必备素养之一,知识拓展是高素质人才的必备素养之一,创新思维是创新型人才的必备素养之一,介于三者的复合型人才,需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下从实践、知识拓展、创新三方面分别浅析人才有效性培养策略[2]。
(一)介于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首先,教师在展开教学时,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性教学,让实践教学的理念融入进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注重理论知识的外在实现,包括实物、生活例子、社会实践、职业体验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理论的运用方法、运用手段、运用方向;其次,注重实践的学理性教学,实践并非是玩,而是一定目标、一定需求的情况下,通过肢体操作,将既往经验或新知识予以外在实现的过程,这也就意味着,实践是具备社会价值或职业属性,教师应让学生予以有效认知,进而充分把握实践活动,将其当作是学习一部分,进而保障实践教学的效能;然后,发挥名誉、物质行为驱动优势,学生可能会在课堂环境中乐于实践教学,但在参与社会实践时,比方说观察父母职业活动,部分学生图省事,直接邀请家长代写,失去了实践教学的基本前提,为尽可能的规避此,职业观察等活动,可在取得家长理解的情况下,占用学生假期时间,对合作的工厂、企业等进行访问;最后,注重实践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实践教学资源除了理论知识的外在显现化资源外,还包括社会实践资源,资源的有效整合,会为实践教学提供器械辅助,客观保障实践教学。
(二)知识拓展的高素质人才培养
知识拓展是通过拓展知识面,让学生对社会、学科、专业等具备更加深入的了解,进而在面对社会活动时,新理念接受能力、工作环境适应能力、实务操作能力等都能保持较高的基准。在培养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时:首先,应注重课本教学的拓展延伸,让学生在对课本知识具备深入性了解的同时,又能在面向拓展上,得到强化,拓展学生知识面,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履行教师所交代的任务,同时,又能自发的调整自身的行为,自主收集相关资料;其次,注重学生自主拓展能力的培养,学生自主性是学生保持主观能动性的关键,同时,学生自主支配时间与教师所管控的时间,是学生学习生活时间分配的两大部分,对学生展开自主拓展能力培养,可激励学生有效利用自主支配时间,将诸多做无用功的时间用于知识拓展上;最后,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知识拓展来源,介于学校,主要是图书馆、教师的知识储备,介于家长,主要是科普类书籍,介于社会,主要是互联网信息的内容制造[3]。
(三)创新思维的创新型人才培养
创新思维是学生对事件的产生起始、经过、结果形成不同看法的过程,是学生自主思考的过程,也是学生解构事件本质并再现的过程,对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首先,注重事件内涵的全面解析,学生创新的来源始于学生对事件的认知,认知深度越强,事件本身的优势、劣势等属性展露的越清晰,学生能更好的把握事件改进过程;其次,注重事件作用机制的全面解析,学生了解事件的作用路径,可以根据作用过程中的风险因素,予以识别、调整,实现正规化,或以结果为导向,实现创新化;最后,以结果为基准,重新审视事件的起始、作用路径,根据目标,对事件本身完成调整,比方说,根据模拟信号拓展性差,传输时,受环境干扰浓重,此时,放弃起始创新、路径创新,而取消模拟信号的使用,以数字信号代替,数字信号的产生或替代性应用过程正是伟大的创新过程。
总结
人才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对未来实用性人才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潜在要求,可从实践、知识拓展、创新三方面培养应用型人才、高素质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