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奶羊布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2019-01-13杨金生韩福成李昱洁

中国乳业 2019年8期
关键词:布鲁胎衣羊场

文/杨金生 韩福成 李昱洁 李 琳 宫 江*

(1 吉林省畜牧兽医科学研究院;2.吉林省公主岭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

奶羊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属的病原菌引起的一种十分严重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又称布鲁氏杆菌病、波状热。在我国被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患病的奶羊主要是生殖系统和关节部分受到损害,主要表现为公羊发生睾丸炎,母羊发生流产、胎衣不下等临床症状。随着奶羊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奶羊布病的报告病例呈现持续增多态势,患病羊的羊奶、羊肉等都会造成该病的传播流行,给人类公共卫生安全以及畜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做好该病的诊断与防控工作尤为重要。

1 病原

奶羊布病的病原是布鲁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需氧菌。形态为两端钝圆的短小杆菌,无鞭毛、无芽孢、无荚膜。主要存在于患病牲畜的生殖器官、血液和内脏中。该菌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在乳制品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但是对温热环境敏感,阳光直射1 h可将其灭活;对消毒剂的抵抗力也较弱,2%的福尔马林、5%的过氧乙酸、1%的来苏儿对该病菌都有很好的灭活作用。

2 流行病学

布病一般呈地方性流行,大牧区要比农村偏远地区和分散地区发病率和流行程度高。春夏季节发病率比秋冬季节高。成年羊比幼崽易感,母羊比公羊易感,放牧养殖比舍饲养殖易感。该病潜伏期的长短主要与羊只的抵抗力、体内病原菌的数量和环境等因素有关,通常情况下一般为15天左右。传染源是带菌动物,布鲁氏杆菌可以感染羊、牛、猪、犬、鹿等多种动物,还会感染人类。传播途径广泛,病原体随患畜的精液、乳汁、脓汁、特别是随流产胎儿、羊水、胎衣、阴道分泌物等排出体外,污染饲料、用具、饮水、畜舍、周围环境等中间媒介,然后经消化道、皮肤、生殖道、呼吸道和黏膜进入健康动物体内而引起发病。蚊虫等吸血昆虫的叮咬也可以导致布病的传播。加工病羊肉、食用病羊的奶及肉制品、吸入含菌的尘埃、与病羊接触而不注意消毒等均可感染该病。

3 临床症状

羊群感染布病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多汗并伴有长期发热、关节疼痛,导致行走困难、跛行不稳。由于布病具有一定的潜伏期,所以感染初期往往不容易被人发现,怀孕母羊感染后首先表现为流产,大多出现在妊娠后期。流产前表现出口渴、精神不振、食欲减退,阴道排出黏液等分泌物,大多数流产孕羊都会出现胎衣不下,易患子宫内膜炎,以致影响生育,有时还伴有乳房炎、关节炎,少部分病羊会发生支气管炎和角膜炎。公羊患病后除引发关节炎外,还会引起睾丸炎和附睾炎,睾丸肿大、上缩,局部发热,触诊时表现痛感,饮食减少,日渐消瘦,失去配种能力。

4 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羊后发现其肾脏、肝脏有特征性肉芽肿,生殖器官炎性坏死。子宫充血、水肿,胎盘绒毛膜下有明显出血、充血、水肿,并有黄色胶状物质,严重的甚至出现糜烂。胎衣呈现淡黄色,厚度增加,并附着有胶冻状物质,部分会被纤维蛋白液或脓液覆盖,同时伴有出血点。胎儿皱胃内可见有白色或淡黄色絮状物,膀胱浆膜面和胃肠黏膜可见出血点或出血条纹,肝脏中存在大量的坏死灶,脐带肥大增厚,呈现浆液性浸润。患病公羊睾丸上有少量出血点、组织增生,严重的会有坏死灶。

5 诊断

根据患病羊表现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结合奶羊布病流行特点,可以初步诊断为奶羊布病。但是对该病的确诊需要在实验室进一步检查。

5.1 细菌学检查

无菌采取流产胎儿的胎衣、胃内容物、肺、肝、脾、胸水、淋巴结、患病母羊绒毛膜水肿液、脓肿脓汁、阴道分泌物等病变组织,进而制作相应的涂片,然后对涂片进行干燥处理,用火焰固定后,利用2%的沙黄进行加温染色处置,水洗后再使用1%孔雀绿水溶液进行复染,最后对涂片进行清洗、干燥、镜检,可见布鲁氏杆菌呈现红色,而其他细菌则呈现蓝色。

5.2 血清学诊断

血清学诊断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已知的布鲁氏杆菌抗原检测被检奶羊血清中的抗体,确定是否被布鲁氏杆菌感染。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有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等。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操作方便、成本低廉、使用广泛,适用于布病流行病学调查和大面积检测,我国将其作为布病诊断的初筛检测方法。缺点是存在有一定的失误率,容易出现假阳性,造成诊断错误。为了确保诊断结果准确性此方法需要重复试验。在生产实践中,也可以先使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进行初步诊断,然后再使用试管凝集试验进行最后确诊。试管凝集试验特异性较强,操作简便,容易判定,是我国诊断布病的法定诊断方法,但是该诊断方法因受各种因素影响,可能会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的结果,而且有些被感染动物的抗体滴度不一定能达到检测水平,单独使用此诊断方法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因此应综合分析其检测结果。

6 防控措施

目前奶羊布病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在日常养殖过程中应该坚持以预防为主,采取综合的防控措施,避免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6.1 加强饲养管理

羊场内应加强和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和水平。饲喂科学配置、营养均衡的优质全价配合饲料,要确保有充足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饲喂新鲜的青草,防止霉变;保证有充足干净的饮用水。做好圈舍的通风、干燥、冬季保暖、夏季降温等工作,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发生,最大限度地提高羊群的抗病能力。禁止饲养猫、狗、猪等其他动物,要避免老鼠、蚊虫等媒介的传播。场地布局要合理规划,生产区、生活区必须隔离开。配种可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取代自然交配,避免疾病传播。

6.2 加强卫生消毒

消毒是预防奶羊布病十分重要的环节,羊场要执行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羊舍要经常打扫,及时清除圈舍垃圾、粪便等杂物,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对圈舍、料槽、用具、垫料、饮水槽、运动场地等定期严格消毒,圈舍入口、场区大门口都要设立消毒带或消毒池,内置有效消毒液,并经常更换,确保有效浓度。消毒剂可选用石碳酸、来苏儿、消毒灵、石灰乳、火碱等,对圈舍里的金属设施也可以使用火焰或者熏蒸的办法进行有效消毒。对发生疫情的羊场要特别重视消毒工作,并且对流产胎儿、病羊分泌物、胎衣等污染物要及时进行焚烧或深埋等无害化处理,避免疫情蔓延或扩散。

6.3 定期免疫接种

接种疫苗是预防羊布病的最好方法。各级管理部门在日常工作中,特别是在疫病高发的春夏季节,一定要做好当地羊的疫苗接种工作。养殖户在饲养过程中,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增强接种布病疫苗的意识,定期免疫接种,并按规定时间开展抗体水平监测,如果接种未能达到要求或是不成功,必须重新进行接种免疫,以提高羊群的抵抗力,从根本上杜绝奶羊布病的发生和流行。

6.4 强化检疫监测

建立完善的检疫监测制度,对养殖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实现防检结合。做好羊群布病的检疫监测工作,每年至少进行2 次血清学检测,以便及早发现患病羊只,并果断、快速地采取处理措施。种公羊必须在血清学检测健康后才能进行配种,确保整个羊群的健康。同时加大对屠宰、运输、产地等环节的检疫力度,牲畜交易市场也要严加监管,禁止患病奶羊流入市场。羊场应坚持自繁自养,有利于减少或有效控制包括布病在内的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如果确实需要从外地引种,引种之前一定要做好疫情调查,必须经检疫部门检疫证实无病后方可引入,引入后要进行隔离观察饲养,隔离观察2 个月以后,经过严格检疫确定健康后方可混群饲养。

6.5 加大宣传力度

各级主管部门要加大布病的危害以及防控措施的宣传力度和技术推广,提高羊场对布病的防控意识,定期开展布病防控知识培训,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授课讲解、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该病的相关知识,认识到布病给人畜带来的巨大危害,以提高基层兽医、养殖业主、屠宰经营者等人员对布病的重视程度,有效掌握布病的防控技能,在以后生产活动中真正做到自觉防控布病、主动申报核实、正规合理调运和重视布病检疫等工作。

6.6 紧急处置措施

在已经发病或检查出布病感染的羊场,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技术规范立即扑杀,对扑杀的患病羊只、流产胎儿、排泄物、乳及乳制品、胎衣和其他污染物要严格实行无害化处理,同时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彻底严格消毒,从而有效消除布鲁氏杆菌。对于饲养人员或解剖加工人员,必须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注意洗手和消毒,避免自身受到布鲁氏杆菌的感染。

7 小结

奶羊布病是一种常见的流行性疾病,严重影响了奶羊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更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该病危害性大、感染性强,一旦感染很难治疗,对本病的防控应引起高度重视,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预防为主原则。一旦发现羊只感染应立即捕杀,并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封锁、无害化等处理,防止该病的扩散和蔓延。C

猜你喜欢

布鲁胎衣羊场
南方规模奶牛场胎衣滞留发病规律研究
胎衣加赘物预防母牛胎衣不下的效果观察
牦牛产后胎衣不下的诊断及治疗措施
牛、羊胎衣不下的临床诊治
布鲁笑了
影子布鲁
种羊场生存发展之路
浅谈规模化羊场夏季常见病及防治方法
试析羊场寄生虫病的危害及其防控技术
团结的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