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中有效传播的要素探析

2019-01-13田昕

魅力中国 2019年15期
关键词:舆论马克思主义微信

田昕

(长治学院,山西 长治 046000)

前言:社会现代化发展进程促使以微博、微信为主导的新兴传播媒介不断涌现,极大程度扩展了当前大学生信息接收渠道,使学生思想、行为及认知水平受信息影响显著。为提升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全体中传播速率,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在指导学生树立起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及社会观中积极作用,学校及相关教师需认清“微”时代特征,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兴信息传播平台,提升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关注度。

一、“微”时代下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中有效传播的条件

(一)“微”技术的融合性

以微博、微信为主的“微”技术融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微”技术以智能手机、计算机、多功能摄像机等设备为主体,对图、文、声、像等不同信息进行有效处理,将其应用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可丰富马克思主义思想形式,使大学生更易接受[1];第二,“微”时代具有公开、透明、即时等特征,各类信息相互杂糅在一起,极大程度提升了信息环境复杂性,使利用“微”技术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更加迫切。

(二)“微”环境的理论传播性

在“微”环境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属于主体与客体之间信息交流互动的过程,大大扩展了马克思主义传播覆盖面。在选择“微”环境传播主体时,需确保传播主体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阐述能力,将马克思主义重要思想以简短信息、多样形式等方式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同时,要求出传播主体能够概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通过理论根本规范大学生行为及意识。

(三)“微”平台之舆论性

“微”平台信息传播内容多样、传播渠道复杂,良莠不齐的信息充斥在大学生面前,对学生思想及行为造成严重不利影响。为确保“微”平台能够在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传播中发挥出积极作用,应要求“微”平台具有一定的舆论控制能力,及时捕捉社会热点话题,辨析信息真假,确保舆论走向正确、客观。同时,在将“微”平台应用在马克思主义传播期间,传播主体需建立起应急控制手段,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原则分析事件发展走向,对大学生舆论进行积极正向引导,切实提升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精神的认知度。

二、“微”时代在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中有效传播的内容

就目前来看,微博、微信等信息交流平台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普及,其所具备的内容简练、传播速度快、形式多样等特征深受学生喜爱。因此为确保“微”时代下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有效传播,需结合马克思主义原则,全面总结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将马克思价值观以通俗、适宜的内容发布在微博微信中,使大学生更加便捷的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2]。同时,传播主体需认清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大学生思想特征的关联性,尽量选取符合大学生兴趣及学习需求的传播内容,使大学生更好投身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中去。在微博、微信等平台为大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话语环境,搭建起供学生共同学习及探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网络平台,确保马克思在“微”平台的帮助下,更易被学生接收。

三、“微”时代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中有效传播的形式

在“微”时代下,新媒体所具备的技术优势使马克思主义与新媒介形式进行了有机融合,确保各媒体之间资源的共享,为扩宽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中的传播途径奠定了坚实基础。将“微”平台应该用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需将传播形式转变为需学生易接收、易理解的形态。一方面,以图像、图片等更加直观的形式为主,传播马克思主义精神,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教学新手段,切实激发出学生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做好网络资源的挖掘工作,结合马克思主义传播目标及条件,提升传播形式的时代感,传播内容的时效性。注重于大学生之间的深入沟通,认清大学生思想动态、学习需求等,确保马克思传播形式更加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为大学生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通过开放评论等形式,认清大学生思想动态,并以马克思主义原则对学生思想进行不断调整。

四、“微”时代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中有效传播的管理工作

加强“微”时代马克思主义舆论管理,始终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及科学发展观,构建“微”平台网络舆情监管机制,对学生错误舆论走向进行引导[3]。注重“微”时代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中传播的主职责划分,建立健全以“微”平台管理工作为主的组织机构,切实提升各高校在管理新媒体及网络舆论走向等方面的综合水平。以网络舆情为重点,加强与网络舆情相关的信息收集及梳理工作,切实提升传播主体在发展及控制不当舆论走向等方面能力。充分发挥出党组织在马克思主义有效传播工作中的引导作用,细致分析网络舆论问题,结合马克思主义原则及思想精髓,制定出更加专项科学的舆论控制方案,更好降低网络舆论对大学生行为及意识造成的不利影响,确保“微”时代在加快马克思主义传播速率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总结:总而言之,党的十九大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巨大凝聚力社会建设意识,需全体人民在思想及行动上很紧密团结在一起。大学生作为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应将马克思主义深入贯彻到学生日常教育中,借助微博、微信信息传播渠道,激发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传播工作参与积极性。

猜你喜欢

舆论马克思主义微信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微信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微信
微信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