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临床应用进展
2019-01-13王晓阁
王晓阁
(联勤保障部队天津综合仓库,天津 300182)
丙泊酚(propofol)为静脉注射短效麻醉剂,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消除快、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等优点,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镇静和催眠效应,常用于麻醉诱导、维持以及镇静和镇痛[1]。资料显示丙泊酚还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抗炎、抗变态反应、保护线粒体等作用,同时对肿瘤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也有不同的影响,现就丙泊酚的临床应用情况做一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1 丙泊酚的麻醉作用
1.1无痛胃镜和肠镜以及无痛气管镜检查 刘凤等[2]为考察丙泊酚对成人无痛胃镜的效果,采用丙泊酚2~3 mg/kg进行无痛胃镜检查,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胃镜检查,患者在麻醉后8~10 min即可清醒,患者满意度高,表明采用丙泊酚行无痛胃镜检查可行。高放等[3]为观察丙泊酚在不同分级的肝硬化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根据术前Child-Pugh分级,将患者分为Child-Pugh A组、Child-Pugh B组和Child-Pugh C组,结果证实应用丙泊酚在不同肝硬化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安全,患者肝功能越差麻醉剂总用量越少(P<0.05),意识消失时间越短(P<0.05),表明丙泊酚用于肝硬化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可靠。赵勤峰等[4]在无痛气管镜检查中采用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啶与芬太尼镇痛麻醉,结果丙泊酚联合用药不仅有效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且可获取最佳麻醉效果,提高依从性,缩短检查时间。
1.2急性脑出血手术中的麻醉作用 彭硕[5]为观察丙泊酚在急性脑出血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对两组患者分别给予丙泊酚与咪达哇仑后进行手术,结果给予丙泊酚麻醉的患者术中心率、平均动脉压、动静脉血氧含量、血氧饱和度等明显优于咪达哇仑麻醉患者,表明丙泊酚可有效降低脑代谢率和血管阻力。
1.3肿瘤全麻术后气管拔管期的临床应用 周湘哲等[6]为考察丙泊酚对肿瘤患者全麻气管拔管期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选择手术结束后送入麻醉复苏室符合拔管条件患者为考察对象,治疗组患者给予丙泊酚,对照组患者不予以药物即行拔管。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记录拔管时间、呛咳反应、屏气反应、恶心、呕吐情况及镇静程度。结果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及即刻镇静程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呛咳反应、屏气反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丙泊酚于拔管前静脉注射不影响拔管时间,还可有效减轻肿瘤全麻术后患者拔管期的并发症。
1.4颅脑肿瘤手术 张珂等[7]将丙泊酚用于颅脑肿瘤手术麻醉,麻醉过程及苏醒过程丙泊酚组明显优于依托咪脂组,且丙泊酚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平稳,镇静深度适中,术后苏醒迅速平稳,安全性好。
1.5无痛人工流产术 丙泊酚虽具有良好的镇静效果,但镇痛作用欠佳,患者常于术中躁动不安而影响手术,并易引起呼吸抑制,故常需与阿片类药物联用[8]。临床行人流术时常用丙泊酚与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等阿片类药物联合镇痛[9]。甘可兰[10]回顾性分析了无痛人工流产术产妇的病例资料发现,丙泊酚联用舒芬太尼可降低丙泊酚的用量,缩短患者的苏醒时间,起到镇痛作用的同时还可避免呼吸抑制。
1.6辅助镇痛作用 亚睡眠剂量丙泊酚可以减轻患者中枢疼痛[11],表明丙泊酚可在中枢性疼痛治疗上发挥一定的作用。李东华等[12]将亚睡眠剂量丙泊酚作为术后镇痛的辅助药物,患者更加镇静舒适,术后拔管和术后常见并发症均未受影响,表明亚睡眠剂量的丙泊酚可抑制瑞芬太尼术后痛觉过敏。
1.7腹部肿瘤手术 徐鹏等[13]为考察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对老年腹部肿瘤手术患者认知功能和炎性反应的影响,将老年腹部肿瘤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2%~3%七氟烷持续吸入及靶控输注丙泊酚3 μg/ml。结果观察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呼吸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对老年腹部肿瘤手术患者麻醉苏醒质量良好,且可降低POCD发生,引起炎症反应少。
1.8镇静效果 丙泊酚为静脉麻醉药,对需行机械通气的危重病患者起到镇静作用,减少患者的应激反应,提高舒适度[14]。刘志强[15]为观察丙泊酚和咪唑安定对ICU呼吸机治疗患者的镇静效果,将ICU呼吸机治疗的患者分为两组,丙泊酚组先静注丙泊酚镇静诱导后改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注射丙泊酚,根据Ramsay氏分级标准调整用量;咪唑安定组先静注咪唑安定镇静诱导后改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注射咪唑安定,根据不同镇静分级调整用量。结果两组患者呼吸、循环无明显抑制,丙泊酚组苏醒时间和苏醒后再入睡优于咪唑安定,且出现恶心患者较少。表明丙泊酚苏醒快,且苏醒后再入睡和恶心的发生明显少于咪唑安定。王世祥等[16]的临床观察也表明,丙泊酚在镇痛的前提下可取得良好的镇静效果,适合于ICU的短期镇静。
2 非麻醉作用
2.1丙泊酚对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程勇等[17]将肝癌手术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异氟醚组,记录患者实施切除术后的免疫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体力状况(KPS)评分和体质量评分无显著性差异,表明丙泊酚对肝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明显影响。李培生等[18]用不同浓度的丙泊酚处理SMMC-7721细胞,用Transwell小室模型测定SMMC-7721对细胞外基质Matrigel的侵袭力,明胶酶谱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MMP-2、MMP-9的变化。结果经过5、10和20 μg/ml的丙泊酚处理后,SMMC-7721侵袭力均明显下调,培养上清液中MMP-2、MMP-9的含量也明显下降,表明丙泊酚可直接抑制MMP-2、MMP-9活性,从而抑制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体外侵袭力,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值得深入探讨。Zhang等[19]在小鼠成瘤模型研究中发现,丙泊酚可刺激miR-142-3p由巨噬细胞向肝癌细胞中穿梭,而穿梭的miR-142-3p可通过下调Ras相关的C3肉毒素底物(RAC)1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丙泊酚还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OX)的活性,从而下调前列腺素(PG)E2的表达和上调干扰素(IFN)-γ的产生,通过免疫学途径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生长[20]。丙泊酚还可下调胃癌MKN-45细胞Ras同源基因蛋白(RhoA)和Rho相关螺旋卷曲蛋白激酶(ROCK)1蛋白表达,从而抑制RhoA/ROCK1信号通路的传导及其下游MMP-2和MMP-9基因的表达,最终降低肿瘤细胞的侵袭性[21]。Peng等[22]也发现丙泊酚可以通过上调胃癌细胞中miR-451的表达显著减少MMP-2蛋白表达,最终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丙泊酚可通过抑制活化的Akt(p-Akt)及其下游蛋白p-GSK-3β表达,进而降低胃癌HGC-27细胞系的侵袭能力[23]。Yang等[24]研究发现丙泊酚可促进胃癌SGC-7901和MGC-803细胞生长抑制因子(ING)3的表达,进而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与存活。
2.2抗氧化、抗炎作用 研究发现,抑制和下调TNF-α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导致的炎症反应,改善预后。因神经组织中TNF-α可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促进其他炎症介质的释放,并导致脑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通透性的增加[25]。冯社军等[26]研究中探讨了丙泊酚对脂多糖诱导的小胶质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丙泊酚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下调了BV2细胞TNF-α合成和释放,表明丙泊酚具有抑制炎症状态下BV2细胞TNF-α合成和释放的作用,可有效抑制LPS诱导的BV2细胞NF-κB的活化水平。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一个组成部分。适度的镇静可使患者处在低代谢的“休眠”状态,从而减少各种炎性递质的产生和释放[27]。丙泊酚在急性肺损伤模型中可降低炎性因子水平[28],抑制中性粒细胞功能和核转录因子活性[29],还可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减少炎性因子生成并产生肺保护作用[30]。王曾庚等[31]考察了丙泊酚和咪达唑仑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试验中将ARDS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咪达唑仑组,基础治疗相同,所有患者维持理想镇静深度(Ramsay镇静评分Ⅲ~Ⅳ级),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3日和第5日丙泊酚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氧合指数(PaO2/FiO2)的改善以及时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和IL-8水平的降低明显优于咪达唑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和咪达唑仑相比,能显著降低ARDS患者血浆TNF-α、IL-6及IL-8水平,有效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同时显著升高其PaO2、PaO2/FiO2,明显改善ARDS患者病情和症状。表明丙泊酚更能明显改善ARDS患者症状并显著降低其炎性因子水平。
2.3抗变态反应 丙泊酚可以引起肺血管舒张,肺血管阻力降低,并且丙泊酚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肺动脉环的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32]。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引起的循环抑制或变态反应临床中并不少见,庞晓林等[33]采用丙泊酚治疗鱼精蛋白变态反应所致肺动脉压力升高引起的循环抑制,在推注丙泊酚后肺动脉压力下降的同时,血压均明显升高。
2.4对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 线粒体功能障碍是导致脑缺血缺氧直接损伤和延迟性神经元坏死的主要原因[34]。贾东林等[35]在实验中证实了丙泊酚的抗氧化作用在临床麻醉和治疗中有重要应用价值,同时进一步说明丙泊酚的脑保护可在线粒体水平上发挥作用,通过护线粒体的功能来增强细胞对再灌注损伤的抵抗力。
综上所述,丙泊酚不仅广泛用于临床无痛检查、治疗及临床门诊和围手术期麻醉诱导和维持,同时还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抗炎、抗变态反应、保护线粒体等作用,同时对肿瘤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也有不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