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扎鲁特旗大黑山人面岩画分析

2019-01-13阿如汗

魅力中国 2019年52期

阿如汗

(蒙古国国立大学,蒙古国 乌兰巴托 999097)

前言:内蒙古扎鲁特旗大黑山人面岩画于1975年被发现。人面岩画的主画像朝南,利用阴刻手法在山顶的立石上进行雕刻。岩画是高度为130cm,宽度为110cm人头像。对于扎鲁特旗大黑山岩画的创作主要有两种说法,其一产生于辽代、其二是产生于鲜卑时期。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大黑山人面岩画可能在辽代完成雕刻。

一、内蒙古扎鲁特旗的环境概述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的扎鲁特旗在富饶美丽的科尔沁草原的北边。扎鲁特旗东临辽阔的松嫩平原,西望巍峨的燕山山脉,南眺悠久古老的西辽河,北靠起伏的大兴安岭。扎鲁特旗地势开阔,水草资源丰富,自古以来就是草原人民繁衍生息、驾马驰骋的生活家园,为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迹。扎鲁特旗的喳布嘎图苏木中的大黑山山脉像巨龙般盘桓在此处。风光秀丽的山脉东部的山势险峻,怪石嶙峋,海拔可以达到300m。其中,内蒙古扎鲁特旗大黑山人面岩画地处内蒙古扎鲁特旗乌力吉木仁的苏木查布嘎吐嘎查的西南部约海拔300m的大黑山东侧。

二、内蒙古扎鲁特旗大黑山人面岩画的具体分析

(一)人面画像的历史由来

鲜卑族的族名是根据鲜卑山起的。鲜卑这一词汇一开始就被用在“鲜卑郭洛带”中。因为北方的游牧民族一般由祭祀山神的习惯,鲜卑族也不例外。族人认为山神可以保佑全族获得更多的牲畜和猎物,因此对鲜卑山十分崇敬。因此,就将自己的族落名字更改为鲜卑族,目的是为了族人与山共存,在鲜卑山神的庇佑下成长壮大,神勇果敢。例如,在《走进科尔沁草原》一书中,记录了鲜卑族人的由来,当乌桓人南迁之后,鲜卑族人成为了科尔沁草原的主要居住民族。同时,鲜卑族人对于鲜卑山十分崇拜,因此鲜卑山又被称为祥瑞山、神山。因此,内蒙古扎鲁特旗大黑山人面岩画应该是鲜卑族人刻画的,这幅黑山人面像也许是鲜卑族们尊敬的山神。而大黑山应该是鲜卑山。

(二)人面画像的细节部分与整体布局

内蒙古扎鲁特旗大黑山人面岩画在1975年被发现,人头像的眼睛类似鹅卵石、三角鼻、无眉、倒八字的胡须、嘴部微张、尖下颌。主画像的下部有五个大小不同的人面画像。这些画像中的人物形态均不相同,有的顾盼、有的凝思。岩画所处的山下地势较为平坦的地方,有四个由石头堆砌的石圈,直径约12m。在石圈的附近有20多座辽代墓穴,且辽墓的大小和规格均不相同。遗址主要将最大的头像作为中心,其他的小人面头像组成的石圈、辽墓、祭祀遗址是整个遗址的其他组成部分。这种将大小头像、石圈、墓穴相互巧妙的组合形成了辽代的古文化遗址。经过相关考古研究调查发现,在内蒙古扎鲁特旗大黑山人面岩画的顶端南部,还有一处摩崖刻石。摩崖刻石位于大黑山的山腰处,距离山底200m。摩崖刻石宽度为0.64m,高为0.82m。利用印刻在粗面的赤褐色岩石上雕刻契丹族的字母。刻石中有鹰像,老鹰作蹲立预飞的姿势,刻文简练,形象生动。

(三)人面画像的制作技艺

扎鲁特旗位于大兴安岭的南部,在古代属于辽代都城的管辖区域。此地风景秀丽、层峦叠嶂,许多契丹族的家族墓地均选在这一地方。我国是世界上岩画资源较丰富的国家,而内蒙古地区是岩画数量最多的区域之一。在公元五世纪时期,郦道元就发现了内蒙古地区的岩画。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道:山石之上,自然有文、尽若虎马之状、类似图焉[1]。岩画实际的制作手法有吹喷、磨刻、敲凿、划刻、涂绘等形式。岩画的制作技艺在早期和晚期表现形式均不相同。早期的岩画因为该时期对巫术、宗教、神灵的崇敬和笃信,在制作岩画时往往被看成极为神圣和光荣的工作。雕刻艺术家门心怀热情,通过精致的雕刻使刻痕平滑又深入,凿点紧密又均匀。在后期由于人们对于神灵的迷信程度大大减少,在创作中的热情度和神圣度消失,凿刻的石坑稀疏又大,凿点有的深有的浅,甚至部分凿点在人物形象之外。因此,在后期的大黑山人面岩画的形象风格较为粗糙,信笔而作。

(四)人面画像的艺术内涵

内蒙古扎鲁特旗大黑山人面岩画的艺术风格实际上既属于意念造型的艺术风格,又属于实体造型的艺术风格。具体是哪一类风格需要考虑地域和时间的关系,交由时空进行定夺。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岩画委员的会员、全国政协常委、内蒙古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员亲自到内蒙古扎鲁特旗实地考察大黑山人面岩画[2]。通过实际的考察认定,内蒙古扎鲁特旗大黑山人面岩画属于辽代早期的人面画像,属于“世界人面岩石之最”。内蒙古扎鲁特旗大黑山人面岩画是古代北方民族艺术凝结的作品。人们将草原和蓝天作为背景,巨石高山作为媒介。通过精湛的技艺,将人面画像雕刻在内蒙古的山石之上。在高山之上,有利的抒发了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与自然界的极端恶劣情况和敌人的英勇作战的豪情壮志。内蒙古扎鲁特旗大黑山人面岩画是中国古代人民极为罕见的石刻艺术珍宝。人面像的刀法奔放、构思巧妙且质朴,对中国雕刻史具有较重要的价值。

结论:综上所述,内蒙古扎鲁特旗大黑山人面岩画的发现证明人面岩画是内蒙古古代草原文化的其中一部分。人面岩画的发现扩大了人们对于古代草原文化雕刻艺术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内容。2004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公布将内蒙古扎鲁特旗大黑山人面岩画作为自治区级的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