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有效性探究
2019-01-13李水燕
李水燕
(江西省弋阳县第一中学,江西 上饶 334000)
现阶段,诗歌鉴赏教学仍然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将大部分精力浪费在了说教上,不注重给学生创造读、品、悟诗歌体验机会。同时,诗歌鉴赏中模式化现象比较严重,学生无法从词义、诗歌结构的讲解中体会到诗歌美感,难以在机械的、沉闷的诗歌教学氛围下积累一些诗歌鉴赏经验,要积极改变这一种诗歌鉴赏教学方法。
一、作者探究法
李商隐是唐代的伟大的诗人之一,他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我一想到唐代就想到了鲜衣怒马,全胜时期,但是李商隐是处在晚唐,晚唐时期,社会动荡,奸臣当道,皇帝昏庸,很多忠良贤臣都被残害。在朝堂上也出现了党争斗争,李商隐更是处于其中,受到了种种的排挤,官场失意,生活更是潦倒不堪。在自己考取功名的时候,由于受到另一党派的排挤,自己在科举的时候会收到意外的打击,李商隐从此愤世嫉俗,最正直,怀有不满的情绪我非常的恐惧你上瘾,本人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但是怀才不遇,“锦瑟”的创作于这一主题很有很大的关系。李商隐还有一个妻子,两人非常的恩爱,但是妻子在操持家中的时候,意外去世,对妻子非常的怀念,这也是李商隐创作这首诗歌的主旨。李商隐遇到了自己的红颜知己,但是两个人最终没有在一起,两个人都下来很多美好的回忆,这些美好的回忆也是“锦瑟”的主旨之一。所以说景色。这首诗歌与李商隐生平是有极大的关系的,他内心的感情,自己的怀才不遇,对亡妻的思念,最美好年华的回忆,促进了这首诗歌的完成。李商隐是一名伟大的诗人,不仅具有浪漫主义气质,而且还非常的豪放,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对于这首诗歌,李商隐不仅将自己的生平写在其中,而且还自己对当时政治的看法。正是由于怕受到连累,李商隐在创作这首诗歌的时候,用了隐喻的方法,虽然对政治有看法,抱怨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是他没有在这首诗歌中直接表明,而是采用隐喻和象征的手法,婉转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二、合作探究学习法
合作探究是新课程中所倡导的学习方式,而这种学习方式在高中语文诗歌阅读鉴赏中也有妙用。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这样说明:“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一方面,由于教材中许多诗歌作品文本鉴赏本身存在着多义性与模糊性,学生进行基于诗歌文本某个话题的个性化阅读鉴赏,提出自己创新性的个人见解、观点、心得,与其他同学或老师进行探讨对话或者切磋争鸣,可以挑战权威,形成多向互动的局面和“多元有界”的态势;另一方面,诗歌作品的情感内涵是丰富多样的,学生对诗歌作品的阅读鉴赏易趋于单一化,此时,可以发扬团队协作的精神,鼓励合作,由个体到整体,由单一到综合。这个合作学习的过程能够使他们积极参与,敞开自己的心扉,正确自如地表达,“同时也学习倾听他人的意见,吸纳他人的意见,深入到别人的内心世界,在追求共同目标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协作和分享,学会宽容和沟通”。
三、自主情境感悟法
自主情境感悟法指的是在信息化背景下,学生可利用周末和寒暑假期间学习,自主支配时间,利用如书吧、博客或微信等各种平台或渠道,自己创设诗歌阅读鉴赏情境,走进诗歌的情感世界和研究空间,感悟审美。这是课外进行诗歌阅读鉴赏的一种好方法,心理放松,形式自由,独立选择。一方面,学生可根据老师的指导与个人的兴趣,搜集相关诗歌材料,进行独立的专题研究,从而对喜爱的诗歌诗人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陶冶情操;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教师或者学生个人所开设的相关性的诗词网站或者个人博客论坛,进行品读评论,并且可以发表个人诗歌作品,与他人交流探讨,形成良好的审美趣味。
四、总结
对于一首诗歌的鉴赏,要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更严了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丰富的文化瑰宝。诗歌更是表现了古人的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对于当时政治的抨击,自己的人生和生活态度,自己的价值观。师哥您说的精华,对于诗歌的鉴赏能力更是可以提高高中学生对于某一特定时期的整体把握,对于作者人生态度的了解,在诗歌中作者产生共鸣,提高自己对人生的态度,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语文素养,不断地开阔眼界,增强文化底蕴,这才是高中诗歌鉴赏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