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初中聋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2019-01-13福建省泉州市特殊教育学校詹佳贞

家长 2019年27期
关键词:聋校聋生数学知识

□福建省泉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詹佳贞

数学可以认为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直接的体现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聋生作为聋哑人士,属于特殊群体,其对数学的学习以及接受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细节上的问题。

21世纪以来,随着现代社会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信息化的教学设备与数字化的教学技术不断地被引入到各类教育学科之中,能够最大程度上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识度与学习度,这非常有助于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到教师所传授的学科知识。

另一方面,现代的医疗技术层次也在不断的向上提升,更多的疾病能够逐渐的得到有效的控制,甚至是治愈,但初中聋生作为生理发育上相对成熟的特殊群体,其在后天的治疗中,所能达到的疗效不如年龄偏小的聋生。

而数学是一类基础学科,其应用性极强,聋校同时又是聋生学习文化知识的特定场所,有别于一般的教学模式,所教育的学生存在认知障碍、先天性的疾病障碍、听力受到不同程度上的损伤、无法听到声音、无法开口说话,所以综合学习能力较为薄弱,需要聋校教师根据校内学生的认知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更大程度上完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一、聋校聋生的初中数学教育现状

根据我国教育教育部不完全调查显示:截止到2010年年初,我国特殊教育学校数量就已经达到1700余所,就读儿童数量高达43万左右。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人口基数量大,部分因遗传因素作用,而导致先天性的残疾儿童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在特殊教育学校中,聋生站占据了学校学生的一大部分,他们又只能依靠手语以及视觉来开展日常的学习,数学知识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是一类抽象性的学科门类,利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所呈现出的效果甚微,主要存在聋生的个体差异性较大、学生学习兴趣低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聋生的个体差异性较大

就我国目前的聋校教育分班情况来看,大部分的聋校采用的是传统的分班规律,即利用小班教学,每个班级按照12个人的标准,然后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这种班级编辑方式,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各个聋生在生理年龄上、学习能力上的差异,比如部分聋生可能家庭条件较好、受教育程度较高、学习态度端正、对生活也充满信心,而一部分聋生则认为自己存在一定的身体缺陷,从而较易于产生自卑心理。

此外,初中聋生的智力与个人理解能力相对来说不存在很大的差异,但以人数为标准进行分级管理,并不能很好地达到预期的数学教学效果。

例如一个班级里,年龄相差3-6岁都是极为常见的。而数学作为一类偏理性的学科,与常人相比较起来,聋生的思维模式,尤其是在数学领域的部分抽象定理上,学习过程中要更加有难度。

(二)聋生学习兴趣不高

聋生由于自身存在一定的缺陷,不能凭借直观地语言和听力来了解复杂的数学运算规则,只能通过视觉效应去自己领悟其中的规律,所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达到的教育效果甚微。

此外,聋校的数学教师很大一部分都不是专业出身,在理论教学模式上缺少系统性的理论知识基础作支撑,属于一边借鉴常规教学模式教学、一边在实践工作中积累经验。而且据相关调查表示:我国当前聋校的数学教学大多采用的仍然是1995版的全日制聋校教材。这个教材的教学内容并不能满足当代社会经济现象的快速发展,也与聋生的现代生活方式相差甚远,忽略了聋生自主探究的情感共鸣性。

另一方面,相对于聋校的师资团队成长来说,由于缺少日常教学效果测评指标,无法以数据的方式直观地将聋校的教学效果有效量化,一定程度上极不利于聋校教师整体学科知识专业化成长。

数学本身就是更需要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一门学科,这些教材内容以及教学模式,无法快速有效的引发聋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聋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很好地调动起来,导致聋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能够集中思想,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提高初中聋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有效对策

(一)进行个体差异性分级

聋校可以根据现在所设班级的聋生的现实状况,进行再次分类、分层次性的数学教育。虽然初中聋生相对一些小学聋生在理解力上较为成熟,但是就自身的班级情况特点来讲,每个班中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性,例如,部分聋生的理解力相对来说比较理想,能够基本理解教师所传授的数学知识,而一部分聋生则需要较长的时间与反复指导才有可能基本理解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概念。这样的班级个体差异性较大,不利于整体的班级数学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所以,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班级的聋生情况,结合聋生的个性、对数学知识概念的理解力、基础知识功底、个人勤奋程度以及课堂表现来进行再次分层次的数学教学。具体的可以根据聋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将座次编排分区域管理,比如按照聋生的表现程度分为优秀、中等、一般三个层次,以便于各个聋生之间可以互动,相互交流,从而营造出良好的数学课堂学习氛围。其中优秀层次的聋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对数学有着强烈的学习兴趣,并且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都较强,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中等层次的聋生属于大部分聋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都较好,能按照教师的需求完成教学任务。一般层次的聋生则是基础知识较差,学习能力不强,对数学缺乏学习兴趣,没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律能力,个别聋生属于学困生的范畴。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更加注重聋生的心理体会,尊重每个聋生,充分调动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想要从根本上提高初中聋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素养,作为聋生的第一负责人,首先需要具备足够的数学专业知识,能够准确的把握数学概念及定理的本质,做到深入浅出,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各位聋生准确快速的学习到数学知识,并逐渐的应用于生活中,知道后期使用熟练;其次,要有基本的特教知识理念,能够科学的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去;最后,要采用“以人为本”的教学,将聋生的直观感受放在第一位,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以及责任心,注重聋生的情感层次,不能有偏激的语言及行为,给聋生留下负面的心理阴影。

此外,教师还需要注重教学语言的逻辑性,在对数学知识传授时要做到语言的准确、精练、严谨并且具有良好的层次性。数学教学语言的严谨能帮助聋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正确的认知;数学教学语言的精练能有效的加强聋生对知识的理解,抓住数学知识中的重点;数学教学语言的层次性能帮助聋生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加强相关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循序渐进的提高数学能力。

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去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并常去听课,或是请其他老师来听自己的课并指出不足之处,更好地改变教学方法进行授课或是对自己的课进行现场录课,然后观看并反思,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以便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同时,教师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要不断的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积极参加座谈会和教研活动,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并结合实际教学不断的创新和完善,进而带给聋生良好的体验,为培养聋生核心素养创造必要条件。

(三)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聋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内动力,是提升聋生学习能力的必要条件,对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充分的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聋生创设教学情境,从而实现对聋生的正确引导,进而有效的集中聋生的注意力,提高聋生的课堂参与度,促使聋生积极主动的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提高聋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正数和负数》一课时,教师可在课堂导入环节为聋生出示问题引发聋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我们都学习过哪些数?在聋生解答的过程中,教师给予聋生进行综合和补充,同时提问聋生有没有比零还小的数?此时聋生就会在脑海中形成疑问,产生对比零小的数的探究欲望。

此时教师为聋生出示生活中的实例,如温度、海拔等都会出现比零小的情况,从而帮助聋生初步认知负数,并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为接下来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这样的导学互动,有效的集中了聋生的注意力,提高了聋生的学习效率。

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为聋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幽默会使人放松心态,并提高思考的质量,在思维上也能够产生灵活性提升的作用。课堂教学的幽默能够加深聋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见解,提起聋生扩宽知识面的兴趣和勇气,并且教会聋生面对学习难点时具备理智的心态,让其思维逻辑更为活跃。

(四)合理引用现代信息化设备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计算性极强的学科,应用性很高,初中数学相对于小学数学来说,其数学概念及定理较多,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更需要聋生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才能更好的掌握好数学知识。然而,聋生作为听力受损,存在语言障碍的特殊人群,仅能凭借自我认知与视觉教学的形式来学习数学知识,更多的是需要教师的引导。

所以,聋校在日常数学教学中,需要积极引进现代化的智能信息设备,实现知识转化,同时需要数学老师能够将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概念以及相关定理,通过这些只能设备进行转化成有趣的视觉体验来进行相关传授。

例如:数学老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化的智能设备,将课本上的数学知识以故事或者动画的形式来体现出来,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切入一些应用性强的数学知识,加强聋生的视觉冲击,进而优化课堂学习氛围,帮助聋生更好的理解数学这门学科的实用性。

例如:在《随机事件的概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为聋生播放了一段关于掷骰子和抛硬币的影视教学资料,在充满趣味性以及轻松地环境下进行关于随机事件和概率知识的讲述,以硬币的正反面落地为例,每次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和反面朝上的概率均为50%,且随着抛硬币次数的增多,得到的概率也越加接近于1/2,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可以有效的缓解数学知识学习带来的紧张压力,加深聋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灵活运用小组合作学习

聋生对数学的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对此,教师可借助合作学习,结合聋生的实际情况对聋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让聋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这样能使每个聋生都能表达自己内心的观点,并且在小组中借鉴他人的优点,通过相互学习、相互协作及时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实现共同进步。教师在聋生进行讨论时不能置身事外,要融入到聋生中去,细心地观察聋生讨论的深度和广度,循序渐进的为聋生设置问题,逐步的加深问题的难度,引导聋生进行深入的剖析,当聋生出现偏差时要及时的做出正确的引导。

例如:在教学《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为聋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聋生以小组的形式来讨论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聋生经过观察、操作、推理以及交流,探索出两条直线平行的必要条件。此时教师鼓励聋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有的聋生就会提问:如果缺少了某些条件,那么两条直线之间还会平行吗?教师鼓励聋生就问题再进行讨论,并最终得出,如果内错角或同位角不相等,或同旁内角不构成互补关系时,两条直线都不会平行。这样鼓励聋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法,加强了聋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效的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

再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加减法》时,教师可对聋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为聋生出示例题如:(-11)-(-8)-(+10)+(-9)-(+5)等,让聋生进行小组比赛,由各小组分工合作,看哪个小组最先算出正确的结果。聋生经过小组讨论交流,能有效的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结语

随着现代信息科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微电子等先进技术不断地更新与完善,推动着现代社会的信息化进程的发展,同时也有效的促进了我国教育行业的不断改革与发展,聋校的发展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尤其是在数学教育方面。

相对小学聋生的数学教育来说,初中聋生数学教育历来都是特殊教育事业上的一大难点,初中层次的数学知识理论性与应用性都相对较高,聋生在缺少听力、语言表达的前提下,只能凭视觉来进行相关学习。这就需要数学老师进行灯塔式的引导,即在数学课堂上,能够有效的吸引住聋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聋生的数学学习参与性,及时的提出自己的疑惑之处,从而有效的得到数学老师的正确引导,以达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猜你喜欢

聋校聋生数学知识
聋校多年坚持用心用手“唱”响国歌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美术,让聋生就业多一些可能
浅谈聋校数学数形结合思想实施
初探新形势下如何开展聋校语文教育教学
聋校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
做聋生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