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为迁移而教”:高效教学的应然追求
2019-01-13曹瑞
□曹瑞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教授给学生结合现有知识的去学习新知识的方法,这是教学目的的根本之处”。学生对于老师所讲授的知识不仅应该熟记于心和完整的进行表达,而且要学会引申思考,由这一类知识去学习其他知识。在今天这个信息化时代,除了教授学生传统的知识以外,培养他们的学习迁移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则显得十分关键。在进行素质教育阶段,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工作的根本目的。为学生掌握知识迁移能力而开展教学工作不仅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也是教学工作改革的目的之一。
一、学习迁移的概念
学习迁移是指通过学习一种知识从而对另一种知识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其普遍存在于知识、技能以及各种方法技巧的学习当中。这一种影响我们可以看做是前一阶段的学习成果对于后续学习所产生的影响,也可以看做是未来学习的内容对当前学习阶段产生的影响。教育心理学家在早早期的研究当中将这一概念定义为:已经学习过的知识与技能对与未学习的新内容所产生的影响。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些学者发现,之后学习的内容也会对之前学习过的知识、技能等产生影响。根据当前主流观点认为,迁移就是一个学习阶段学习的内容对于另一个学习阶段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存在于学习知识和培养技能的两个方面。例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学习加减法会对乘除法的学习产生影响,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的学习存在着相互影响,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学习也会存在着相互的影响,等差数列的学习会影响到等比数列的学习等。教师在进行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也希望学生们能够将之前学习过的知识运用进来,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巧去解决一些新的问题。除此之外,这种迁移还会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态度等产生明显的影响。学习迁移存在与一切形式的学习过程中,因此,它所具有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将其分为正、反迁移,顺、逆迁移等。
二、“为迁移而教”的心理学解析
(一)迁移是学习的主要目标之一
迁移能力对于学生学习新知识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进行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希望学生将之前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所要学习的新知识上,将所学习的新知识、新技能运用到今后的学习生活当中,将学校里所学习到的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到今后的社会生活当中。如果学生只是懂得死学硬记,而不懂得知识技能的迁移,那么他们在学校里所学习到的知识也将永远无法转化为社会上生存的技能,对于老师而言,这样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在教学当中,教师不仅希望学生掌握教学知识,更是希望他们能够将其转化为今后社会生活当中的一项技能。
一切存在学习的地方就存在着迁移,教育是为了督促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那么学习的结果必然会出现迁移。任何两种学习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影响,学生能够将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以后的社会生活当中,这也是教学的根本目的之一。
学习是一个存在起点与终点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事件。发生在信息加工阶段的各类事件总和我们将其称之为学习事件,这是学生对于外界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自我消化的过程。各类教学工作属于学习的外部事件,它是同学习事件相互对应的,教学工作就是由教师对这些外部条件进行规划安排而形成的。教学工作的最大艺术性特征就是能够将学生的学习阶段与教师的教学阶段所一一对应起来。加涅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为了动机阶段、领会阶段、习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作业阶段、反馈阶段。这些不同的阶段之间构成紧密的联系,与此相对应的每一个教学阶段也都在朝着共同的目标迁移。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讲,教学工作是一个动态的工作,而学习的迁移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们属于同一个系统,并且是同时出现的,只不过是表现的形式不同而已。
(二)迁移是有效学习的标志
在任何学习过程中,新知识的学习必然离不开先前学习的支撑,而当前学习又必然会对今后的学习产生影响。有学者指出,学习的过程中其实就是一个动态迁移的过程中,如果所学习到的知识或者技能无法进行迁移,那么后续的学习也将无法开展。通过迁移可以使得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在新的情景中得到运用,从而产生举一反三的作用;另外,也只有通过迁移才能够对之前学习的情况进行一个检验。如果在之前的学习当中学生能够扎实的掌握学习内容,那么在新的学习过程中将会有更高的效率,反而言之,如果掌握不扎实,那么学习效率将会大打折扣;或者说对于之前学习的内容存在错误理解,那么在学习新知识时,必然会产生不利影响。
(三)迁移是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教育工作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而迁移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有着明显的促进效果。想要对问题进行积极有效的处理,除了需要基本的分析和概括等活动以外,更多的是通过以往的经验来对新问题的解决寻找方法。能否借助之前经验对问题进行积极有效的解决,这一过程的本质就是迁移。在教学工作当中,许多新问题的解决就是依靠迁移来完成的。
能否将之前情景当中所取得的经验迁移到需要解决的问题当中,这对问题能否有效解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迁移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基础,也是衡量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四)迁移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有效促进
同学习知识迁移所不同的是,个人情感、态度、人生观的形成更加具有习得性和渗透性。在这些领域当中,通常运用“体验”、“感受”等必须来进行相关内容标准的评价,也就是说,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针对这一部分内容不能将其像知识技能等标准型的内容一样,通过讲解、习题、考试等方式来直观的讲授给学生,而是需要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借助各种载体来对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参与到这些活动当中,通过自己的亲身参与去感悟、体会,并且在自己的情感作用下慢慢形成一种态度,最终转化为个人的人生价值观,而迁移教学正好能够满足这种教学需求。
例如,在进行地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课本上的内容拿到课堂之外去讲解,将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通过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教育入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并且通过组织学生到自然环境当中亲自观察、探究,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并且积极主动的去探寻答案,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去野外观察自然地形的变化趋势,让学生实地绘制等高线;让学生观察学校或者家附近的交通路线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分析得出问题发生的原因,然后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带领学生观察周边河流水域污染情况,让学生分析污染形成的原因,并且提出综合治理方案等。通过这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枯燥无味的地理教学变得有趣起来,而且通过亲近自然,有效的激发起学生探寻自然的兴趣。另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将自己情感带入其中,通过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并且提升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让他们的发展更加全面。
三、实现“为迁移而教”的有效策略
(一)激发学习动机,诱发学生主动进行学习迁移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与其自身的学习态度有着密切的关联,并且学习态度与学习迁移之间也旅游着紧密的联系。学习态度是学生是否愿意学习的一个重要表现,如果学生愿意学习,那么他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是充满信心,希望能够在现有基础上取得更大的进步,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体系,那么就容易产生正迁移。但是如果学生不愿意学习,那么就很难形成学习迁移。
为此,教室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当为学生提供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并且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一切都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提升自我学习的效率,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不断增强自己的信心,并且能够灵活的进行知识迁移,在不同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二)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发生
学习迁移的完成需要有一定情景来作为基础。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根据所要学习的内容来合理的选择之前所学内容的迁移,从而实现高效的迁移学习。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提升学生学习情景与知识应用情景两者之间的统一性将有利于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这是由于在学习新内容时,通过提升两者的相似性能够有效的提升能够让学生在之前所积累的经验得到运用,从而有效的解决新问题。
因此,这就需要教师要熟练掌握各个阶段的课程内容,并建立起彼此之间的联系。就如同布鲁纳所指出:学习的一种普遍服务形式就是“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那些和之前所做工作具有一定相似性的工作进行特殊的应用”
根据教育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来说,通过提升学生学习情景与知识应用情景两者之间的统一性将有利于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这是由于在学习新内容时,通过提升两者的相似性能够有效的提升能够让学生在之前所积累的经验得到运用,从而有效的解决新问题。因此,教师需要教学当中为学生创造这种迁移运用的情景。首先,教师需要为学生设置各种类型的问题情景,通过这些情景将学生所学知识内容与新内容联系起来,并且通过原有知识经验的迁移来加深学生对于新内容的理解;之后,当学生对新内容有了一定的掌握以后,可以根据情况设定一个全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环境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性,从而促进正迁移,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保障学习迁移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为什么不能有效运用所学知识?根据教育心理学相关研究可知,导致这一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其一,学生知识积累过于薄弱。
其二,学生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由此可以看出,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对于促进学习迁移有着重要的影响。学习迁移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想要形成这一观念必须借助各种材料信息的学习,并且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结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结构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由于不同知识体系之间差异和学习深入程度的不同,这也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知识结构体系。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工作之前,需要提前准备教学所需要的材料内容。在对这些内容进行选择时,应当根据学生的平均学习能力、教材内容等进行选择,并且要以教材当中那些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内容为主体,强调所学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且注重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方便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当中。
另外,教师在进行讲课过程中还需要注重教材内容的展现方式。在心理学领域当中认为,当个体在接触当一个全新的知识领域时,通常从整体当中来进行细节划分要比从细节当中归纳整体要相对简单许多。结合人们对于新事物的认知特点,在进行教材内容的展示过程中需要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普通到特殊的一般性规律,并且还要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注重整体协调。
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当中还应该与学生共同探究彼此之间存在的异同,消除学生思维理解当中存在的偏差,这样才能够在作用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更好的迁移。
(四)发展概括能力,促进学生主动进行迁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所学内容掌握的越扎实,概括的越详尽,那么其在处理新问题是迁移能力就越强。也就是说,当对学习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越多,其在面对新问题时就显得适应能力越强。如果想要尽可能的产生学习迁移,那么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尽最大可能的让学生在脑海当中形成具有较为抽象的概括性思维,这是因为当个体的抽象性概括能力越强时,其所能够产生的学习迁移也就越明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将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并且教学内容抽象成具体的概念、现象来教授给学生,并且引导学生来对其进行总结概括,让学生掌握并理解一般性的抽象概括方法,也让其养成善于概括的学习习惯。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加强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为他们下一步进行抽象概括打好基础;然后在这一基础之上,让学生对自己之前积累的知识经验进行概括,并将其归纳为系统的知识体系。当学生掌握归纳的技巧以后,教室就可以引导学生寻找这些知识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最终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为了更好的达成这一目标,需要教师在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正式讲解之前,为学生提供一些高于教材内容的综合性概括材料,从而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现有知识结构体系当中找出与所学新内容有关的知识,并且了解彼此之间所具有的联系。这时,虽然教学的基本内容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它已经被抽象概括为了具体的概念,然后在采取由特殊到一般的学习方式,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进行知识的讲解,最终将所要学习的内容抽象成为较高层次的概括性内容,即一般性教学内容——普通观念——高级观念。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今后学习新的内容时很好的完成对所学就知识的迁移,从而到达学习迁移的目的。
(五)教授学习策略,让学生学会迁移
学生学习方法和态度的形成,更多的是受到教师教学方法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教师的教学就已经决定学生的学习,教学工作不能仅仅单一的为学生讲授知识,而且也要教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虽然拥有解决问题的知识储备,但是却不知如何去运用,导致知识迁移无法有效进行,使得遇到的问题不能有效的去解决。通过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与问题解决思维,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而且还能够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认知,并且提升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
在现代心理学研究领域就有观点指出,学习策略是影响学生能否进行高效学习的最主要因素。由此可以看出,在教学工作当中,教室应当注重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合理安排学生的作业时间,注重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形成元认知策略,从而将学习迁移的效果发挥到最大化。元认知策略能够帮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学习的效率和迁移的主动性,并且通过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掌握,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与效率,从知识的根本上实现高效的迁移运用。
元认知策略所蕴含的信息十分丰富,例如在那种条件下进行知识迁移、如何提升迁移的效率等一系列内容,信息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去提升迁移的效率,从而避免长期运用经验为我们带来思维懒惰。在促进学生形成正学习迁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着重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并对其提供一定的指导帮助,另外还可以通过一定的练习来训练学生的所必备的各项技能,例如实验、阅读等技能。认知策略迁移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不能对学习策略的运用成果进行评价与自我反思,那么这种训练在学习迁移过程中将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教室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除了基本知识的讲解之外,还应该注重策略性技能的培训,让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好习惯,完成策略迁移的目标。
(六)精心组织练习,巩固运用迁移
在学习过程中,大量的练习对于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练习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弱点与不足,从而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在学习完新的知识内容以后,通过进行大量的练习,在多种情景之下进行使用,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完成概念的抽象和经验的积累,当在今后用到时,就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迁移。高效的练习是课堂教学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内容,也是实现学习迁移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方法策略上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课堂学习内容,总结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练习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对学生进行技能技巧方面的训练,从而让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还需要对其进行拓展运用,与生活实际进行联系;在内容形式方面要满足多元化需求,避免单一练习,体现出作业的综合性。通过练习应该使得学生在知识掌握、学习能力以及人生价值观等方面都有一个明显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