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9-01-13田玉宝
田玉宝
(宁夏海原县第五中学,宁夏 中卫 755201)
引言:
初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能有效的锻炼学生的逻辑能力和实践能力。在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得教学氛围过于沉闷,学生缺乏对化学的兴趣。而通过微课的应用,有效的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原本抽象的化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有效的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内容,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观看和学习,提升了学生的自主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初中化学教师需要将为可有效的引入到教学之中,促使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一、微课的概述
微课是当前信息化时代下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的趋势却十分快速,已经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微课就是教师结合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为学生制作的一种精简的视频,借助互联网和移动设备使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1]。微课具有时间短、内容丰富、生动形象以及具有针对性等特点,一般时间被控制在10分钟左右,并不单单的局限于教材内容,能借助互联网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微课还有效的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通过教学反馈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从而更好的实施因材施教,有效的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在学习时很难产生学习兴趣,从而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而教师通过微课的应用,将原本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动态语言,有效的活跃了课堂的氛围,为学生创设的轻松的教学情境,进而使学生轻松的掌握化学知识,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2]。例如:在演示“喷泉实验”时,教师可与学生就生活中的喷泉进行探讨,从而快速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的探究欲望被调动起来后,教师利用微课为学生播放“喷泉实验”的操作步骤及结果,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化学的乐趣。
(二)利用微课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常常存在着一些教学重难点,学生学习时很难理解,对此,教师可借助微课教学来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以教学重难点知识为基础设计微课课件,从而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3]。同时,教师通过微课教学还有效的丰富了教学资源,实现了与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有效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提升学习效率和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构成物质的微粒》中的分子、原子和离子时,由于这些物质看不见、摸不到,学生在学习时难免会遇到困难,对此,教师可利用微课来突破教学重点,直观的将三种微粒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通过观察感受那奇妙的微世界,进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利用微课最大化实验效果
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学生在进行实际实验操作时,由于好奇心的驱使,总是会想动动这个、看看那个,从而影响了实验操作的纪律,并影响了实验的效果。而教师通过运用微课,可在实验教学之前让学生进行仔细的观看,了解各种实验器材的使用,了解实验操作的流程,明白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而在实验操作时能构建良好的实验环境,规范的进行实验操作,从而有效的提升实验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时,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实验之前为学生播放实验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从而使学生在实验时能加以注意,从而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并且通过实验操作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结语:
总而言之,微课作为新课改下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已经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微课制作能力,将微课灵活的应用到教学之中,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加强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有效的提升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