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

2019-01-13吴梦菲

魅力中国 2019年52期

吴梦菲

(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风景旅游区龙虎山镇中心小学,江西 鹰潭 335000)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拥有创造力的重要性。但是人的创造力应该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作为一名基层的小学数学教师,在给学生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挖掘他们身上内在的潜力,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历,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问题。

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容易照本宣科,这种方式会限制学生们数学思维的发散,不利于数学教学的素养培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轻松的学习氛围,以此来帮助学生发散他们的数学学习思维能力。例如,在传授小学运算知识时,教师可以先举例子来问学生问题,让学生从这个问题在解决的途中再产生新问题,比如说教师可以说一支笔1.2元钱,一个本子2.6元钱,如果你要买一个本子一支笔一共需要花多少钱?这种问题对学生来讲很简单,他们会知道是大概四块钱左右,但是对于以零化整的问题就会引起学生们的思维发散,让学生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这样就不会单单是一个简单的计算问题了,所以培養学生数学学习发散思维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挖掘创造潜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现代创造学理论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仅仅是每个人所展现的形态、程度、质量不同而已。大量的思维研究成果也表明: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普通人和人才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问题是缺少一把打开这座神秘宫殿的钥匙。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创造热情,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的思路,保护学生的奇特想象,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解题途径。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进行大胆尝试,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求异思维。同时,课堂上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会,发挥他们潜在的创造才能,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不仅开发学习成绩优秀的和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创造力,而且还注意开发学习成绩差和陷入困境的学生的创造力,使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和挖掘,创造性灵感火花得到较多的撞击机会。

三、优化教学环节,营造创新氛围

一节课是否达到高效,首先看课堂环节是否紧凑,是否把学生真正调动起来。作为数学老师,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课堂教学,把多媒体技术融入到教学中去,优化课堂教学环节,营造创新氛围。多媒体能将声音、图片、动画融合在一起,正好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心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让他们在课堂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营造一种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良好氛围,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四、创新意识的唤醒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里取向。数学课堂教学中首先应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之有创造的欲望,并释放创新激情。我认为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常常会对一些问题感兴趣,发生疑问,从而产生好奇心理,这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

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创设这样的环境,课堂上我常常提出一些疑问你:“能根据9+几的计算方法计算8+几吗?”“你知道车轮子为什么要制成圆的?”……同学之间也常常开展互相质疑活动。疑问使学生产生好奇,好奇又萌发起学生想实践、想创新的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想也就应运而生。例如,我在讲长、正方形面积计算这节课时,先出示两个图形(单位:分米),让学生想办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有的同学用割补法把两个图形重合起来比较,还有的同学用1平方分米的单位进行测量。我在肯定了同学们积极想方法,开动脑筋的同时,又提出新问题:“要想知道天安门广场的面积、中国土地的面积还能用这样的方法吗?”同学们领悟到这种方法太麻烦也不实际。那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求图形的面积呢?”

产生疑问,引起思考,是需要学习的开始。疑问萌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新知识的探求,探求的开始正是创意意识唤起之时,创新正是从这里起步。

五、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而不良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教师要尊重每一名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都有享受成功的愉悦。要把微笑带入课堂,把鼓励送给学生,从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思维才能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学生才敢想、敢说、敢问,勇于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等等。当听完学生不同意见后,说:“我真荣幸,我和他的意见相同”。话虽简单,但是足以说明教师已经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学生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这是数学学习中特别需要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是其核心的素养,发展小学生数学思维也是小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目标。这就要求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要能掌握数学思维能力,然后通过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来解决数学问题,只有教师不断的挖掘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才能有效的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