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长大与生长”导写
2019-01-13江苏省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姜有荣
江苏省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 姜有荣
文 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我永远都没有长大,但我永远都没有停止生长。
——(英国)阿瑟·克拉克
导 写
这是一道带有思辨色彩的文题,下笔之前需要理清“生长”与“长大”的辩证关系,思考的深度决定了文章立意的深度。
“生长”与“长大”是对一般生物体而言的,对人而言就是成长与成熟,对一个团体乃至国家而言就是发展和壮大(强大)。概言之,“生长”“成长”“发展”等是指向过程的,“长大”“成熟”“壮大(强大)”等是指向结果的。
为什么“我永远都没有长大”呢?一方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探求真理的脚步永远“在路上”,永远在过程之中,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另一方面,“长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就看与什么人相比了。也许,你与自己的过去相比是“长大”了,但与自己的未来相比还在“成长”之中;你与庸常之人相比是“长大”了,但与贤达之人相比还在“成长”之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永远是卑微的,是有局限性的,所以“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犹太谚语)。为什么“我永远都没有停止生长”呢?这是生物体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是人性的光辉。“更快、更高、更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都是这种“生长”精神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又是伟大的,从未停下前行的脚步,所以“行者常至”“玉汝于成”。
佳作展示
紫色身影
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12)班 周 末
阳光慵懒的午后,窗外的泡桐树顶着一树紫色的小花伞,胖胖的小身子在微风的轻拂下摇曳,舞蹈,划过一道道紫色的弧线,撞进我心怀。那抹紫色在我心中久久回荡,挥之不去,让我不禁想起了他。
烈日当空,街上的行人或是站在道旁的树荫里,或是躲在商铺的屋檐下,冷饮店外“清凉一夏”的广告牌在阳光的曝晒下摇摇欲坠,颇有些滑稽。
此时的我正透过窗子看着这一切。室内,空调轰轰,可我的内心依旧烦躁。打开窗子,希望能吹进几丝凉风,迎面而来的却是滚滚热浪。
忽然,“叮咚叮咚”,一阵门铃声响起,从猫眼往外看,原来是穿着紫色工作服的快递小哥。我打开门,只见他扛着一个大箱子,汗水顺着他的太阳穴、前额、手臂往下滚,而他却毫不在意。
“请问要我帮你搬进去吗?”他气喘吁吁地问道。“算了吧。”我可不想让他弄脏我今早刚拖过的地板,但转念一想,那个箱子好像很重,“你还是搬进来吧。”他刚弯下的腰又费力地挺起,将箱子背进来。
“请签个字。”他从上衣口袋中掏出一沓单子。我接过单子——湿漉漉的——签上名,他接过单子,轻轻关上门。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装箱——原来是一台大电扇,正合我心意。
组装完毕,我立刻摁下开关键。“嗯,比起空调房间的闷,电风扇吹的风可舒服多了。”我美滋滋地感叹。但是舒服了没多久,我看着地上的包装箱和塑料泡沫又犯了难,走上前一掂量:“嘿,可真沉啊。”随即,我便打消了下楼扔垃圾的念头——我可不想大汗淋漓,像从水里爬上来似的。“对了!”我灵机一动,“要不就从窗户扔下去,应该不会砸到人,再说,环卫工人也会扫走的。”想到这儿,我三下五除二捆好垃圾,“砰”地扔到了楼下。
过了没一会儿,又有人敲门。“又是谁啊?”我没好气地抱怨道。开门一看,又是那个快递小哥,手中拿着那捆垃圾。
“小妹妹,你这样做是不对的,刚刚差点砸到我。”我心中愧疚,但还是嘴硬:“这不没砸到嘛!”不料,他却话锋一转:“你都这么大了,扔东西也不看看,这里面还有保修卡、遥控器呢,下次可别这样了。”说完把东西递给我,带着垃圾匆匆下楼。
是啊,我都这么大了,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任性了,我在那一瞬间,仿佛成长了许多。此后,每每看见紫色,我便会想起那个令我动容促我长大的紫色身影。
点 评
本文的亮色是生活气息浓郁。“我”为什么没有“长大”呢?是因为只顾自己省事,而没有考虑到扔下楼的垃圾可能对他人造成伤害。又是什么促进了“我”成长呢?是快递小哥的为人处世。快递小哥面对险些伤着自己的人,不但没有发怒,反而以德报怨,不顾疲惫,上楼把保修卡和遥控器送给“我”,因而“我心中愧疚”,自惭形秽;快递小哥对“我”的教育,不仅从自身出发,而且还从“我”出发,故而“我”心悦诚服,受益良多。于日常生活的一“扔”一“送”之间表现主旨,可谓“四两拨千斤”。
不负时光不负卿
阜宁县东沟中学高一(1)班 张雨茜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人。有些人,只是你脑海中一道转瞬即逝的风景;而有些人,却能在你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他们的出现,总能教会你一些什么……
初一那年,开学月余,居然来了一位稚嫩的女大学生!原来,资深的语文老师离职了……一时间,各种质疑与挑衅此起彼伏,但她不以为意,粲然一笑。周练,月考,统考,她用我们的成绩堵住了悠悠众口。她,一头长发,乌黑,随意地披在肩上;鼻梁高高的,一副眼镜,为她增加了几许文艺气息。作为语文课代表,我与她接触颇多,逐渐与她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也受到了她潜移默化的影响:她引领我们一步一步地成长,教会我们要冷静面对质疑,不逞口舌之利;她总是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告诫我们要正确认识自我,实力最能服人;她让我们见识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真谛……一路叮咛,一路成长,不经意间,我们从幼稚懵懂走向了青涩成熟。
无奈,生活总有太多的不如意。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纵然千般不舍,也不得不放弃。这是她又一次,让我们这群孩子,体会到了成长之痛。她的离开,悄悄的。我看到了她放在我桌子上的离别寄语:年华似水,与君共豆蔻光阴,愿前程似锦,望圆宏愿一生安乐。细想,这几年,在她的寄语中,我总能明白一点人情,知晓一点事理。就这样,在这一路的跌跌撞撞中,我遇见了最好的自己。
从那以后,我又与许多亲人、友人、陌生人经历着各式的离别,如今忆起,仍能在心头激起层层涟漪。是啊,“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若能再见,愿他们,能“依然一笑作春温”!
从那以后,我似乎突然明白,没有人能陪你走完一生,就连影子也会在阴天缺席。成长,也许就是这样,真正的感悟往往都来自经历。我曾经总想着在孩童的世界里逗留,可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面对,学会了自控。现在细细回想,那位老师的不辞而别给我上了人生中重要的一课,让我在经历中成长,在感悟后释怀。
成长是缓缓流淌的溪流,悄然地,我们就长大了……
点 评
本文的亮点是选材精妙。文中的这位女大学生在教育上的特点是“先身教,后言教”。因为有“身教”,故而有故事可讲;又因为有“言教”,故而有感悟可生。而“从那以后”引出的两段文字,将这位女大学生对“我”的终身影响生发了出来。正是因为“我”没有“长大”,故而需要老师的教育引导;又因为得到了老师的教育引导,“我”一直在不停地“成长”之中。这就将“长大”与“成长”的辩证关系很好地演绎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