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
2019-01-13吴志红
吴志红
(广西钦州市钦南区大番坡学校,广西 钦州 535037)
一、引言
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将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纳入课程标准之中,所以初中语文教学不仅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基础语言能力,还应当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思维导图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将思维可视化,进而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积极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最终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两个误区,第一是人们会认为思维导图犹如“提纲”,与其没有太大的区别;第二是人们会认为思维导图是一张“高深莫测”的图,所以初中阶段的学生无法接受。因此,需要正确看待思维导图的应用,根据实际情况在原则范围内利用思维导图,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初中语文思维导图的应用原则分析
(一)适用性原则
初中语文教师应全面分析思维导图的特性,它并非全能的“万金油”,而需要通过思维导图来进行辅助教学。思维导图主要在识字、阅读及写作教学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同时在运用过程中,需要全面分析学生的学情,再利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若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接触过思维导图,那么直接运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的效果将会大大折扣。例如有些同学会觉得画图很难,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文字来代替画图。思维导图对学生的联想能力有着一定的要求,即学生心中若没有“干货”,那么无法制作出优秀的思维导图。因此,教师需要全面分析,在运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应考虑到是否适用。
(二)过程性原则
无论在课堂教学的任何时段,思维导图的制作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而这个制作过程便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学生在探究制作思维导图的时间可能会较长,所以应尽量引导学生在课前完成思维导图,这样在课中及课后便于修正完善。将思维导图引入课堂后,不仅会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同时还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形成,进而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其次,初中语文教师应重结果,但更应当重视过程。当学生完成思维导图后,同学与教师应及时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后及时辅导帮助改正。
(三)个性与共性并存原则
学生之间个体是存在差异性的,因此他们所制作出来的思维导图必然会有所不同。个性差异之间还应当存在共性,主要是指在制作思维导图之前所规定的“关键词”及“一级分支”等。例如:在教学《望江南》时,核心关键词便是“望江南”,而一级分支则是“作者、感情、内容”等,这些便是共性。在共性之外,学生还可以存在自己个性化的内容,如学生自主添加“字词解释、描写手法”等内容,初中语文思维导图的应用应充分贯彻个性与共性并存原则,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能够初步产生共识,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三、新课改背景下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
(一)针对“教法”运用思维导图的策略
传统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系统掌握整节课的内容,对于较为复杂的内容需要进行详细的语言讲解说明,这样不仅会浪费大量的课堂时间,同时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改背景下应倡导初中语文教师积极更新教学手段,因此在课前可以制作思维导图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够快速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例如:在每次大型考试之前,为了缓解学生紧张的情绪,教师可以将考试注意事项制作成思维导图,让学生能够通过思维导图明确了解考试注意事项。核心关键词为“语文考试注意事项”,分支则为“重要性、做题前、考试时”等。
初中语文教师还可以在板书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这样的板书不仅会引导学生思考,还可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进而逐渐完善板书的思维导图。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反馈,进而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例如:在教学《孔乙已》时,在课后布置相应的思维导图要求,让学生根据教师所出示的关键词及分支来进行完善。最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与沟通,各个小组再分别展示由教师进行评价。
(二)针对“学法”运用思维导图的策略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在学生快速阅读之前布置制作思维导图的任务,让学生在通读全文后能够对课文有着初步的了解。例如:在教学小说类课文时,教师便可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阅读,即从小学知识、内容、人物及环境等方面进行理解,让学生在课前能够做到心中有数,进而确保后续教学的流畅性。
初中语文教学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因此当学生面对较为复杂的问题时,可以将回答内容制作成为思维导图,这样便展示思维导图边讲解,不仅可以让老师与学生清晰了解回答思路,同时还能够理解回答内容。在写作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避免学生出现偏离题意的现象,确保学生作文思路清晰,主题明确。学生在写作之前,根据写作要求制作简单的思维导图,然后再根据导图的脉络来进行写作,这样的作文结构会更加完整,学生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反思作为主题是否明确。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思维导图的应用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认真分析思维导图的应用原则,根据学生的学情科学合理运用思维导图,确保能够充分发挥出思维导图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能够通过思维导图获得更加全面的成长,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