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层党校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思考
2019-01-13贺素婵
贺素婵
(中共临汾市尧都区委党校,山西 临汾 041000)
一、基层党校教师队伍专业化问题的产生背景
任何问题的产生离不开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党校教师队伍专业化问题也是如此。首先必须强调的是,我们党成立初期,就开始重视党校建设,此后不论是搞革命还是搞建设,都从未放松过。从中央到地方建立党校体系,专门教育培训干部,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长期以来,我们党运用党校这个阵地,培训了大批领导骨干,为革命、建设、改革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事物在运动变化发展,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从未有过的历史巨变。时光荏苒,沧海桑田,中国已走出积贫积弱窘境,并重新步入世界民族之前列。资本主义几百年的发展成果,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就迎头赶上,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速度之快,发展成果之丰,世界瞩目,虽然令人难以置信,但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中国正在发展,中国已经发展,也已悄然步入“中等收入陷阱”这个众多发展中国家都已历经的逆境期。当前党校教师队伍专业化问题就是植根于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产生于一个百舸争流、日新月异、矛盾错综的世界。
二、对基层党校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建议策略
(一)正确理解并合理确定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
首先,要全面准确地理解教师专业化的含义及其现实意义。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有意识的、持续的过程,是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成熟的作用,其目的是使教师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教师资格证书的取得并不意味着一个人就专业化了,教师专业化过程不是一个时间的自然延续,而是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积累、思考、学习和创造的不间断的教育探索过程。其次,教师要针对自己的专业背景,确定自己的专业化发展方向。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发展策略,不仅要避免片面发展,更要警惕所谓的“全面”发展。教师还应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找准发展的切入点,努力走上专业化发展道路。最后,教师要深刻理解和认识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所谓艰巨性即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复杂性,教师专业化发展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所谓长期性,表明教师专业化发展不是一蹴而就,更不是一劳永逸。
(二)转变教学理念
第一,以学员为中心。党校培训对象具有特殊性,这就决定了党校教育在培训内容、培训要求和培训目的上要与其他的培训机构相区别,同时,在体制、教学原则、教学组织管理、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也要体现其特殊性。党校学员不同于一般普通教育的学生,大部分学员文化素质高、政策水平高、领导能力强、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社会阅历。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也是教师学习的资源对象。因此,授课教师要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应注重以学员为中心,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参训学员的积极性,挖掘学员的兴趣点,真正使以教为主导和以学员为主体相统一,达到教学相长和学学相长,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创新教学方式。要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导的单向教学方式,多采用研讨、交流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把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学员的工作实践相结合。从传统呆板的“灌输式”方法向现代培训方式转变,使学员从被动参训向互动参与转变,开展互动教学,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参与氛围,并综合运用案例式、研讨式、情景模拟式等新的教学方法,调动参训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拓宽培训渠道,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作为基层党校,它的主要教育培训对象是社会基层的各级领导干部,由于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较强,使得基层党校教师面临着许多挑战。因此,教师的在职教育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首先,学校要加大对教师培训的经费投入,保证教师每年正常的在职培训时间。其次,教师本人要结合自身的专业发展方向和研究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进行深造,避免一刀切和盲目追求到所谓的“名牌”院校进修。再次,要鼓励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并制定有关奖励政策。最后,要加强基层党校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如定期组织和开展教学观摩和理论研讨活动。各基层党校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对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尤为有效,因为其教学目标、任务和培训对象都较为一致,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也都具有相似性、启发性和借鉴性。
(四)发挥考核导向作用
基层党的组织和党校系统内部,可以以年度考核为抓手,通过建构科学管理机制,引导基层党校管理者自觉探索学校管理规律,寻找有效路径,高效科学管理,调动校内各方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建设新时期党校文化,切实把基层党校工作做好。
结束语:
总之,如何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促进党校教学水平迈上新台阶,离不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以及教师作为个体自身的专业成熟程度,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更离不开教师个体的自觉意识。当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集体与个人的自觉行为时,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才能够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