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9-01-13何勇
何勇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宪梓中学,广东 梅州 514021)
对于初三阶段的复习而言,主要是对整个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重新梳理,对学生已经学习的内容进行巩固,建立起良好的知识框架,为中考以及高中的数学学习奠定出相应的基础,一个高效的数学复习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也能加强学生自身的数学素质,因此对于初三复习,数学教师要从学生的根本出发,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因此在本文中,主要对提高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的实践和思考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下文内容。
一、存在的问题
(一)由于教师的观念陈旧
对于教师来说,作为学生课堂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和启发着,教师必须要充分的利用自身的引导作用,在学生体验活动中遇到问题情况下,教师要发挥出自身的作用,通过结合一些实际问题,使用自己的经验帮助学生解答,最终保证教学目标得到完成。在实践的过程中,多数教师还保留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据死记硬背以及书山题海的方式作为学生的参考,虽然这种方法可以在一定阶段内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成绩,但是也会让学生在长期压力下形成一种惯性思维,最终养成机械式的记忆习惯,这点不能够满足我国现如今素质教育的需要,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自身的长期发展。
(二)由于复习结构存在单一
在初三进行复习的过程中,教师通常情况下是利用工具书来帮助学生进行总复习,并且也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做出大量的试卷,在后期的复习课程中主要讲解试卷中的内容作为数学复习的重点,这种单一的复习方式不利于促进学生的长期发展,也没有从学生的本位进行出发,对于学生的差异性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导致学生自身复习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这点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复习,保证学生最终的复习水平得到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
二、提高复习效率的措施
(一)对单一复习的结构进行改变
对于知识而言,并不是仅仅只从试卷和教材中才能够体现的,教师在复习的阶段任务比较重,同时课时也较为紧张,因此为了能够提高整体的复习效果,不可以单一的利用教材和辅导工具,对于初中学生,比较偏向于心智的发展,所以要充分的利用学生自身的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进行复习教育,例如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应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函数的复习,也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课堂游戏的方式提高学生自身的复习积极性,让课堂变得具有趣味性,保证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复习中。
(二)对个体差异进行尊重
教师人员在教学的时候,需要对学生的个体化差异给予尊重,并且教学活动过程中,相同的知识但每个人的接受程度存在不同,因此会呈现出学生个体差异化,一部分教师在授课时会存在一定偏激,这点不利于学生学习。在初中阶段是学生性格比较鲜明的阶段,也是学生处于青春热血的阶段,如果一味的督查学生会导致适得其反,采用体验和感悟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自身兴趣,让学生更加主动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因此教师在复习课程中,要合理的利用课堂活动,根据分组方式将学生进行合理归类,制定出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了解程度。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提高合作教学方式,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创造出相应的机会,在科学进行分组的基础上让小组进行积极讨论。
(三)采用导入活动对复习思路进行拓展
在初三总复习阶段中,学生通过复习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可以得到全新的感悟以及体验,同时也可以对既有的知识做出相应的巩固,因为在初三阶段的复习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是索然无味的,因此通过一些导入活动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促进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以及互动性,例如教师在进行函数复习的时候,可以通过不定时的讲解一些关于数学家的趣味小故事。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让学生自主的在课后进行有关知识搜索,在课上根据小组主持导入相关活动,将教师所留下来的问题进行回答。
(四)通过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的话,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的大保障后,自身的学习态度也会出现转变,在初三数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因为面临着中考所带来的压力,对于同学而言也是比较枯燥和乏味的,但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则是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通过研究后发现,对情境关联进行重视,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建立起相应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对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掌握,把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进行锻炼,最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总结:总之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的最终核心目标就是向着素质教育进行转变,然而中考主要是对学生的知识应用和理解进行考察,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不可以一味的根据技巧性数学复习教学内容为主,在复习的阶段,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复习过程引起重视,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作为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教师需要反思在课堂中的一些低效率方法,及时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根据创新型人才培养作为目标,对教育的本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