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体育教学兴趣培养与疏导分析
2019-01-13王洪强陈志伟刘长富
王洪强 陈志伟 刘长富
(山东省青州市黄楼街道阳河小学,山东潍坊 262518)
现阶段,小学体育课堂的开展存在很多问题。学校对于体育教学不重视,出现文化课占用体育课的现象,导致体育课堂教学时间大大减少,无法保证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体育课堂中使用的教学器材不完备,无法给体育教学提供硬件支撑;体育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够新颖,学生没有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多种限制因素严重阻碍了小学体育教学的开展。体育教师要从实际教学出发,克服各种困难,培养学生对于体育课参与的兴趣,提高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
一、多种教学方式教学,提高学生参与度
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教学方式不够新颖,学生没有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体育教师不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度,体育教学质量无法保证。为了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积极性,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1]。
体育教师在讲解体育理论知识时,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将体育理论知识和相关的动作讲解视频相结合。例如在进行篮球的三步上篮的理论知识讲解时,教师通过多媒体动画,将三步上篮的动作直观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对相关动作一目了然,较快掌握三步上篮的动作要领,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畏难情绪。此外,教师还可以采取游戏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将全班学生分为几组,通过游戏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例如,教师可以开展跳大绳比赛,通过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积极性,比赛中还可以设置一些奖励,对于冠军队、亚军队、季军队都有所奖励,能够更大程度激发学生都参与到比赛中。总之,教师要对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改革,通过新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在体育课的参与度,切实发挥出体育课的积极作用。
二、加强对体育教学重视,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教学方案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兴趣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案,利用好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现阶段,很多体育教师不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重,只是一味讲解体育教材的知识点,根据教材设定内容讲解体育知识。很多学生在学习中根本提不起学习兴趣,体育课上响应教师的学生很少,课堂氛围不活跃,体育教学质量无法保证。体育课是一门实践大于理论的课程,教师要知道,学生的反馈程度和切身参与很重要。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点为突破点,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教学目标,为学生设计有效的学习环节,不断增强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达到锻炼身体、放松身心的积极作用。
例如,教师可以实行分批分类教学,男同学对篮球、足球感兴趣,教师在体育课上可以组织男同学进行球类运动;女同学对体操、跳绳比较感兴趣,教师在体育课上可以让女同学进行体操练习和跳绳运动。每位学生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运动,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运动中。若教师不顾学生的兴趣点,只顾一味同步教学,很容易打击到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会感觉体育运动无聊枯燥,还不如在教室自习,体育课的作用不显著。教师要根据每类学生兴趣点的不同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有利于激发出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三、教学中加强引导,重视运动基础教学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对于体育运动接触不多,很多运动项目都是初次接触。为了激发学生对自己不熟悉的运动项目的参与热情,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运动基础教学,并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在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之前,教师要带领学生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和学习计划,从认识一项新运动开始,到熟悉一项体育运动的规则,最后热爱这项体育运动,这一过程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在体育教学中,很多体育教师在学生做完热身运动后,就让学生自由活动,对学生要参与的体育活动不加以引导,导致学生在解散之后,出现三五成群、聚堆聊天的现象,这种体育教学方式没有任何积极作用。教师要为学生制定好运动计划,让学生充分利用好体育课堂,达到强身健体、放松心情的目的。同时,教师还要教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利用规范正确的运动动作,防止因为运动动作不规范产生对身体的伤害。
例如,在体操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基础动作的教学,确保学生的动作规范正确,真正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教师的引导有利于消除学生在没有运动基础的情况下产生的迷茫情绪,让学生逐渐培养起科学合理的运动习惯,对体育课有更加全面的认知,对于学生利用好体育课的优势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在学生对体育运动有了正确的认知之后,体育教师再对学生的体育运动提出更高的要求,让学生按照教学大纲完成体育知识的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养,寻找自己的运动强项,发展自己的体育特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
结束语:
由此可见,体育教学对于小学生的身体、心理都有积极地引导作用。现阶段很多体育教师不重视小学体育教学,不合理规划体育课堂,导致体育课堂形同虚设,甚至很多小学生的体育测试不及格。若学生没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谈何全面发展、快乐成长。体育教师要从教学方法改革入手,采取多种新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在体育课上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让学生热爱体育、主动参与体育运动,切实起到体育运动在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