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2019-01-13陈娟

魅力中国 2019年52期

陈娟

(江西省新余一中,江西 新余 336000)

研究性学习主要应用于学生的知识输入场景,其教学本质是让学生以独立或者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能力,不同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地方是,它是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索和体验知识的过程。研究性学习过程完全依赖于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它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根据自己的主观思维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从抽象知识当中总结出共同的知识本质,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让学生的数学知识框架更加完整。

一、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一)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引入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

数学是自然学科当中一门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学科,对于其他学科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数学起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当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用身边的事例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用情景化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能够拉近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距离,而且联系生活出发的问题,学生会更有探索欲,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一步步揭示数学之美,让学生热爱数学。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内容切实的联系生活,问题要具有启发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问题的研究意义,发挥出研究性教学的教学价值,增加研究性教学的可行性,促进学生能力的成长[1]。

(二)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引入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学习方式。数学知识的得来过程本就是经过不断的研究和反复的计算。然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却忽略这一学科特点,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课堂难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探究知识的过程,并且对学生的能力提升没有本质上的帮助。如果教师尝试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然后在分析问题的过程当中掌握知识,进行知识探索过程的实践模拟,进而有效的解决问题。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是被动认知,也不再是对公式的死记硬背。而是通过探索和研究,发现了公式,发现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这个过程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习过程的同时能够有效的提升课堂效果,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一)教师发挥引导作用

研究性学习虽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希望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并不否认教师在课堂上的重要性。要让学生深入的进行研究性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课堂导入环节。学生因为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有限,所以对于知识的研究性学习不能直接看到本质,如果没有教师的辅佐和帮助,学习过程会非常困难,并且很难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真正目的,其教学价值无法完美发挥。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利用问题导入,情景化导入和趣味化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对一节课的知识提出疑问,然后让学生以个人或者小组的方式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学习,并且在探究过程中给予学生启发性的提示,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尽快接近知识的真相,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

(二)灵活运用教材结合生活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很大程度仰仗于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编排。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把教材内容和生活联系起来,亦或是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并且也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质。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一定要立足于教材,但是也要在摆脱教材的情况下,灵活的运用教材内容,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研究,教师不难发现,其实很多简单问题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其教学价值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可以把这些内容进行改造和编排,做成有研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其展开探索[3]。

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菱形的性质的时候,学生的认识有限,难以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平行四边形和菱形的性质还能应用于那个图形上呢?”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简单,但是因为图形形象的原因,很多学生难以想到,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概念去明白“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菱形的一切性质”,通过研究性学习加强三者之间的联系,深化学生的学习过程,让知识的衔接更加流畅,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记忆,促进课堂效果的提升。

(三)及时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做出评价

初中学生因为年龄的原因,认知已经趋于成熟,并且有些许叛逆,非常期待得到他人的认同。教师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后,一定要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进行合适的评价,对于表现好的学生一定要进行及时的鼓励和高度的肯定,让学生能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对于表现差强人意的学生也要提出保护性的鼓励,避免学生丧失学习自信心。另外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要对学生的知识梳理环节作出修正和引导,保证每次研究性学习过后学生都有能力的提升[4]。

结束语:

纵观全文,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研究性学习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要保证问题的启发性,使课堂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得到能力的提升。其次,对于教材要有全面的把控,在编排内容的时候要注意教材内容的教学价值能够完全的发挥。最后,要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做出肯定和鼓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更有热情的面对今后的研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