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2019-01-13唐明兰

魅力中国 2019年52期

唐明兰

(贵州省仁怀市五马中学,贵州 仁怀 564500)

当前,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远离家乡到城市务工,导致一部分儿童短期或长期地离开了直接监护人,成为农村的一个特殊人群——留守儿童。据统计,大部分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占到了50%以上。由于留守儿童处于一个特殊的家庭环境,长期缺乏父爱和母爱,导致“亲情饥渴”,一部分孩子在心理、性格等方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有的同学性格内向、孤僻,产生自卑心理,不愿与别人来往,不善于交流;有的同学因隔代管理,导致性格倔强,暴躁任性,存在破坏或攻击行为。本文从实际出发,来探究和解决留守儿童群体出现的心理问题。

一、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表现

(一)自卑心理普遍

所谓自卑,即低估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其他人,是一种异常消极的情绪体现。留守儿童在父母离开后经常看到同龄小朋友对爸妈撒娇,而自己却没有依靠,他们就会生出自己不受父母喜爱、处处不如人的念头,自卑心理就会悄然生出并逐渐增强。他们不敢尝试新事物、面对挑战停滞不前,不敢与同学老师交流。这种心理无形之中给自己设定了一系列不该存在的障碍,本来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也会认为“我不行”而放弃追求,自卑的孩子看不到人生的希望、领略不到生活的乐趣。

(二)自我封闭

自我封闭是一种随所处境遇自然产生的对环境的心理防御机制。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吐露心声的对象,但是他们在孩子年幼时就外出长期分开,孩子缺少亲情的滋润,从而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孤独寂寞成为他们的心声。他们没有感情依靠,性格内向,久而久之就把自己与外界隔离开来。除了必要的生活和学习,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里或一个人独处,不和他人来往封闭自己的内心。长期的寡言、焦虑和紧张,使儿童在人际沟通时会显得不知所措,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

(三)逆反心理

祖辈过度溺爱致使孩子养成一系列不良习性,把家长话语当耳旁风,滋生逆反心理。他们常常不按常理做事,对不良倾向持认同情感,对思想教育会抵制蔑视对抗。他们攻击性很强,顶撞老师和家长,与人交流时也会产生强烈的敌意。长时间下来,他们会结交一些不良人群,慢慢地走上弯路,对自己和社会都会造成危害。

(四)认知偏差

留守儿童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认知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父母的关注和引导。但是父母外出打工,这些儿童无法得到父母思想认识及人生价值观上的引导与帮助,导致认知偏差。这种偏差主要表现在自我认知和价值观上,自信心不足和享乐功利思想严重。同时受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不少留守儿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偏离正确方向,不能很好的分辨真假、美丑与善恶,学习缺乏兴趣没有目标,甚至对父母产生怨恨情感冷漠。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解决对策

(一)重视家庭教育,加强沟通

相关的调查数据表明,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环境不同,所造成的心理危害程度也是不同的,如单亲监护的留守儿童往往要比隔代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状况良好。而且农村留守儿童产生心理发展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家庭的教育、关爱与心理沟通,因而作为孩子的父母来说,应该履行家庭教育的职责,成为孩子精神上的依托,同时父母要经常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为留守儿童在成长中遇到的心理问题提供帮助与建议,进而为留守儿童营造出健康快乐的心理成长环境。此外,父母要让留守儿童了解自身的成长环境,进而避免他们对于父母以及社会产生怨恨,同时有条件的父母在外出打工过程中,应该带上孩子,进而发挥出家庭教育的价值,当然对于条件不允许的家庭来说,也应该为留守儿童挑选出合适的监护人,促使孩子能够在遇到成长问题时能够得到合理的沟通与指导,避免他们内心受到危害。

(二)整合学校资源,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

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因此学校需要整合资源,发挥老师的作用,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问题。针对近些年来出现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学校要制定出培养和解决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在学习和生活上要给予倾斜。作为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更应该关注留守儿童,不歧视,尊重留守儿童。公平对待每一位同学,经常鼓励留守儿童,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点,使其有集体归属感。同时老师要加强自身素质,不断学习心理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班会、演讲等活动,减少学生的心理障碍,帮助留守儿童塑造自我,增强信心,解决心理问题。

(三)净化社会环境,落实社会教育工作

留守儿童的价值观偏移,行为偏差,某种程度上是由不良的社会环境造成的。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首先电视、报纸等大众传媒应有所担当。可以通过制作宣传片、开辟报道专栏等加大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建立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相关机制,为社会各界关注留守儿童搭建平台。其次公安部门要加强对赌博、卖淫等犯罪行为的查处力度,尤其是以诱惑、威胁等手段强迫儿童从事非法行为的要重点打击和严厉惩处;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关闭校园周边网吧,防止低俗文化通过网络渗透给留守儿童,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的学习环境。

结语: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并不是一般的社会问题,其是关系着数千万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因而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来说,应该获得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三方面的教育影响,三者相互协调能够有效地为留守儿童创设出良好的成长环境,进而有效避免留守儿童受到不良的影响,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成为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