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课堂培养学生兴趣
2019-01-13冯冠群
冯冠群
(贵州省正安县第二中学,贵州 遵义 563000)
生物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社会性都很强的学科,所包含的知识内容非常广泛,有些知识是微观的、感知不到的,有些是宏观、但触摸不到的,学生学起来就有很多的困难,时间长了,不会的知识积累多了,慢慢的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不喜欢学习生物了。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将这些很难感知的知识内容呈现出来,使学生学起来轻松,而且增加了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理解了知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培养了学习兴趣,学生才会愿学、乐学、真学,才会学得生动活泼、兴味不衰。当然,培养兴趣关键在于教师要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在遵循教学规律,把握学生心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使生物教学达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和谐统一。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还有很多的途径,而最重要的是老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如何来落实,真正的做到教学从学生出发。在这里,我们结合教学实践与高中生物考试的情况,作一些对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思考。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高中生物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的人格发展加以重视,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帮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下开展学习。如,教师在教授《动物疫病的控制》时,可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为学生营造有效的课堂情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关知识,同学们,你们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动物疫病有哪一些吗?你们知道这些疫病应该如何去控制吗?这便是我们在本章节所要研究的问题。通过教师在课前的一系列引导,学生就会对课堂教学产生浓厚兴趣。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允许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讨论会使教学氛围变得更加活泼有趣。
又如:在学习“伸肘和屈肘”时,可事先激发学生进行科技制作“肘关节模型”。课堂上,教师不急于讲解,而是先展示挂图和模型,同时演示自己的上肢,让学生一边实验一边分析,而后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可以综合运用情境激发、师生互动、直观演示,将模型、挂图及自己的上肢对照起来,逐一指出肘关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尺骨、桡骨等各结构的位置及名称,再演示部分结构的作用,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探讨,从而得知伸肘和屈肘动作就是这样完成的结论。这样的课堂,实现了真正的师生互动,促使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完成认识上的飞跃。
二、课堂教学和生活联系激发学生好奇心
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生物是一门很接地气的学科,很多生物知识在生活和农业生产中有多年的运用,学生也是耳熟能详的。比如,在讲到“细胞呼吸”时,自然就能联系到蔬菜水果的储存要低温、低氧、保湿,而粮食的储存要低氧、低温、干燥。这些都是学生们熟悉的生活经验,与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水对代谢的影响及温度、氧气浓度对细胞呼吸的影响因素联系起来,既让“死”的知识活起来,又加深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将生物知识具体化,降低了知识的理解难度,学生就更容易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主动培养学生将生物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的能力,还要让学生主动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每个人的生活都与生物学知识有密切的联系,只要教师在平时注意积累和观察,并且善于发挥,就能把有关的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在讲到扁形动物猪肉绦虫的预防时,除了课本上讲的知识以外,还应补充如何驱除人体消化道的猪肉绦虫,一次性吃半斤南瓜子(去皮),效果极佳。其他线形动物如钩虫,学生很少用肉眼观察到,如果用“肥水疙瘩”提醒学生,学生就会有深刻的体会。预防蛔虫病,防止病从口入,要结合很多人喜欢吃泡菜的特点,就要讲清泡姜、泡羊角菜一定要认真清洗干净,因为泡菜中的蛔虫卵仍然具有侵染力,这是导致蛔虫病极为普遍的原因之一。还是节肢动物门蛛形纲的疥螨,可寄生在人体皮肤的表面层,引起疥疮。因为皮肤的表面层无毛细血管,所以吃药打针效果并不明显,主要是以10%的硫黄软膏搽患处即可。诸如此类还有很多很多,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贴得很近,所以用生物科学知识可以解决很多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并且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三、多媒体诱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便于给学生提供知识素材,使学生按照自己的认知结构构建知识体系,例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演示一些信息传递的实例,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自己理解的生态系统的信息类型,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多媒体技术、flash软件展示几何模型,能将生物学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并将生物学的对称美、和谐美展示给学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乐于学习。
四、抓好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
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有许多活动也是通过实验进行的。如,在“制作临时切片,观察叶片的结构”探究实验中,先选取新鲜的菠菜或大叶黄杨等叶片较厚,容易横切的叶片,让学生明确实验探究的目的;讲解方法步骤后,分小组展开实验,在小组活动中做好分工合作,共同承担探究任务,小组交流实验过程和活动成果。激发学生锲而不舍地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体会到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及趣味性,培养他们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能力。教师在实验室窗台上养花种草,在几案上放置水族箱,饲养小型动物,在墙面上张贴各种生物图片和实验报告栏……良好的学习环境更能诱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