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高中数学数学思维的培养策略

2019-01-13黄媛

魅力中国 2019年52期

黄媛

(江西省宜春市第一中学,江西 宜春 336000)

数学教材是数学课程内容的载体。高中数学教师在选择与数学教材相符合的现代生活时,要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符合课程计划的规定。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更是一个动态化的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高中数学教师也要用一个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接受能力。高中生发展空间还很大,每天通过多种渠道能够获得大量的信息,智力发展水平也会有很大的提高。高中数学教材中选取的内容是根据绝大多数高中生的共同基本要求出发的,高中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高考的考试方向,进行灵活性的教学,要适当的安排选学内容,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做一些适当的调整。对教学内容弹性的进行教学,可以删去部分内容,同时还可以添加一些与生活实际非常接近的内容。

一、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虽然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需要教师的引导,但是由于数学思维是学生自身所具备的一项思维能力,与学生自身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具体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仅完成较浅层面的知识学习,受到一定的局限性影响,学生的数学思维难以得到拓展。由于教材层面的知识理解起来相对简单,学生很难发现更深层知识下的数学思考方式,其自身的数学思维很难得到锻炼。结合这一情况,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把基础知识讲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先进行深入思考,最后再与学生共同完成深入分析。例如在讲解“集合”有关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设计合理的课堂导入,教师可以先通过具体的举例等方法,使学生对交集、并集、补集的基础性概念产生一定的了解,然后留给学生与三种概念相关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了解交集、并集、补集在具体数学题目中的应用。由于学生已经对三种集合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拿到具体的题目后,他们会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了解集合的具体应用。在进行思考的过程中,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创新能力,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孔子认为“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我们对感兴趣的东西会不知不觉地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也更容易取得成就,并且对于克服困难具有更大的勇气和信心。兴趣是使人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主动”发生于学生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础。要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首先应培养学生对困难和失败的正视。数学是由一些冷冰冰的数字、字母、符号、图形构成的,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且困难重重,这是对学生的一种挑战,如果及时克服了困难,就会向前迈出一步,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学习也就会更积极、主动。把学习上的困难看作是取得更大成功前的必要的心理情绪,而不是失败的前兆。其次是鼓励学生进行尝试,无论成功与失败,都会积累经验或教训,敢于尝试的人,他的兴趣必然会越来越浓厚,学习的干劲越来越充足,成就感会越来越高,他也会很快走向一个又一个成功。

三、引进多媒体教学法,激发学生兴趣

多媒体教学法是新课标改革热推的主要教学法,是最契合时代的一种教学方法。数学教师也需要借助这种工具帮助学生构建特有的数学思维,从而实现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首先,教师在课前应制作适合课堂需要的PPT。其次,教师应该在PPT上设置一定的师生互动环节,活跃整个课程的氛围。再者,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具有普及性的数学趣味链接,用来缓解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疲劳感。高中生面临繁重的学业和升学压力,这使得他们在课堂上整体呈现出沉闷的课堂氛围。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长时间高度集中注意力,可能会出现节奏跟不上,思维疲劳等现状。这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数学趣味性链接,暂时放松学生的思维,缓解学生学习压力。

四、数学的世界就是“解”的世界

在课堂中,作为教师,不是要一一把题目解答出来,关键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去解题,全班几十个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思维想法,这就为多渠道解题打开了阀门,也许一节课下来,就解决了一道题,但是全班同学自己动脑筋想出来的,并且有好几种解法,这比教师一个人在台上讲十几道题效果要好很多,学生自己真正体验到了解题的快乐,并且树立了信心,以后遇到问题也有动力自己去思考,而不是等着教师来解答,学生自己思考解题的过程就是培养数学思维的过程,这样的实践是深刻的。高中数学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数学解题过程,更要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要舍得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进行探讨研究。在学生的解题过程中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要相信学生。同时为了让学生在解题中能够降低难度,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活动方案。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系统连贯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同化或者顺应的情况比比皆是。因此,数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让学生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检索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剖析新旧知识的分化点,并且在解题的过程中能够呈现出自己的建构过程。这样能不断改善自己的认知策略,不仅能够学会数学,而且越学越聪明,有力地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使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思考能力等具体的能力素质,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结合具体的数学理论知识和具体数学题目,鼓励学生不断进行思考,并且激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式,自主完成题目的解答。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会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其必须要立足于学生的基础掌握情况和实际学习情况,组织学生完成高效的题目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