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搭建有效互动小学数学课堂的策略

2019-01-13薛美英

魅力中国 2019年52期

薛美英

(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风景名胜区龙虎山镇中心学校,江西 鹰潭 335000)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只有让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才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建构知识的网络。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应当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构建出互动型课堂,达到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

一、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现状

(一)互动教学欠缺,缺乏互动空间

“动”是课堂教学的演绎,是师生课堂互动的重要载体。但从实际教学而言,小学数学课堂缺乏互动空间,僵化的教学形态,弱化了学生的“学”,制约了教师的“教”,难以促进教与学的有效构建。小学生活泼、好动,互动式教学空间,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互动教学元素的欠缺、互动空间的缺乏,不利于有效数学教学的生成。因此,如何让课堂教学“动”起来,是互动式教学构建的有力保障。

(二)教学方式单一,课堂角色错位

课堂角色错位,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教师为主的教学形态,难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也不利于“生本”理念的践行。一方面,教学方法单一,粗放式教学模式,致使教学面狭窄,牵引式、灌溉式教学,显然难以满足教学需求;另一方面,学生缺乏主体定位,错误的课堂角色,致使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空间,互动条件欠缺。

二、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加大互动力度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没有完全发展,所以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可观的、可触摸的教学情境中增加与教师的互动性,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在讲小学数学“角的度量”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的基本大小,角的基本计量单位,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使用量角器测量一些角的度数,不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之后教师给学生测量教室里面的一把三角形座椅上面的一个角度,同时给学生在椅子上面讲述具体的测量方法和步骤,便于学生理解。之后教师指导学生每个人测量一个自己周围的具体角度,并且用自己的量角器画出一个30度的角,在同伴之间相互讨论。在数学课堂上教师给学生设置具体情境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营造和谐的氛围

互动型课堂的构建,需要拥有和谐良好的课堂氛围。经过调查表明,在和谐良好的氛围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会更加积极,在学习时也会更加认真。在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非智力因素中,情感因素占据首位,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率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课堂中的氛围,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而影响互动型课堂的构建。教师作为课堂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在构建互动型课堂时,一定要注意气氛这一先决条件,尽可能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在营造氛围实现互动时,关键要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来实施教学。

在带领学生学习“位置与方向”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参与课外活动。先将学生分为四人小组,然后带领学生到操场上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让大家观察这四个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观察结束之后回到教室,请各个小组把自己的记录纸贴在黑板上,并汇报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法,最后教师结合学生讨论出来的方法,向大家讲解地图上的方向。由此可见,和谐的学习氛围能够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保持一种更为良好的学习状态。

四、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根据费赖登塔尔的观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激发思维去思考,从中自我發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三角形的认识”是一节比较枯燥的概念课,我让学生用彩色塑料条围成三角形,并投影到银幕上。通过观察,学生很快发现图1和图2是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图3虽用了三条线段,但首尾不相交,所以不是三角形。定义从直观的观察之中升华出来了:“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顺应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而且能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五、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不应该只存在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而应该进行心灵层面的沟通。教师不能把学生当作学习的附属品,而应该把他们当作有思想的学习个体。因此教师应该时刻顾及学生的感受,教态方面应该亲切自然,教学用语上懂得变通,比如,可以应用商量性的口吻:“你们觉得这样好不好?”“大家想参与进来吗?”如此亲切的教学语言才会让学生在课堂上不再紧张,更加认真地投入到课堂中来。不仅如此,课后也是与学生沟通的黄金时间,没有了课堂上的约束,学生谈起话来也会更加随性,教师也能从与他们的谈话中了解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与思想动态,近期遇到的问题,不仅能拉近师生关系,还能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总之,在动手实践中,学生能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在民主教学中,学生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数学的方法,而且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