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2019-01-13迪尼古丽卡木拉等
迪尼古丽·卡木拉等
(三台镇中心学校,新疆 昌吉州 831704)
一、精心做好教学设计实现高效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想实现高效,必须还要想方设法创造良好的问题情景和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动思考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从而实现高效课堂。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只有真正的尊重、爱护、帮助每一个学生,更加的欣赏和鼓励,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点燃学生们自信的火焰,唤醒他们沉睡的潜能,激起封存的记忆,开启学生们的心智。我们可以创设问题情景,通过这样创设情景,层层深入,不断设置认知冲突,使学生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欲望。
二、肯定和赞扬学生,增强学生信心
小学生表现欲强,爱争强好胜,喜欢受人夸奖。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抓住学生这一年龄特点,有意识地设计竞赛题和竞赛形式,学生会兴致盎然,热情高涨,学习空前活跃。课堂上即使老师再有激情,没有学生激情参与,那也一样注定失败。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多思考,多质疑,以疑启思。教师对学生在思维上偶有创造性的“信息”“火花”“微弱的发光点”。都要不失时机地予以肯定、鼓励和表扬,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思维。不要让学生把知识学死,要善于应变,敢于创新教师的教学要敢于摒弃学科中那些已被科学发展超越的东西,要让学生学习和掌握那些具有应用潜力、能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服务未来社会的知识信息。
三、开放自由的学习空间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自由空间,让学生自由地展示自己,尊重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以及学生的创造性,赋予学生喜欢和不喜欢的选择权利。虽然在师生交流中,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不完善的观念,但这都属于教师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源泉,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来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层次地思考,并且对学生能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进行肯定,从而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四、注重情感的投入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关注基础知识的讲授,忽略了在教学过程中情感的投入,以及小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的培养,以至于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在课堂上只是简单的、机械的记忆。因此,在新课改下,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题,并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考虑到教学内容中,通过有趣的教学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真正了解学生的心态,对学生进行不断地鼓励,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五、阅读理解激发起学生参与意识
一篇课文学生读后,会有一定的感想,这时,教师要利用他们阅读后的体会,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鍛炼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抛开了原先机械的依照文章结构,没从头到尾,逐字逐句讲解,而是以最快的时间让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本,激趣理解,来达到对课文的初步感知、学习和理解,有力的提高了课堂效率。如果对一篇课文的学习,因循不变,按照原来的篇章结构,由先到后,逐字逐句,进入僵化的程序,课堂就没有了生气和创意,学生学起来也就毫无兴趣可言,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课堂效率就无法提高。
六、拓展教材外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是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大胆尝试以探究、理解、体验、分享与合作等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将“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将“给出知识”转向“引向知识”,通过教学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发展创造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只有动起来,以研究者的心态触摸课堂,以实践者的行动改革教学,才能在困惑中追求,在研究中豁然开朗,在实践中分享成功。
兴趣产生于认识和需要,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也是参与学习的强大力量。为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经常以新颖、生动、活泼的例子导入新课。导入的方法有多种,通过问题设置,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基础检测,要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学生在预习课文或背诵课文时,往往不愿意动笔,不注重生字词的掌握,对基础知识忽视,在课文结束时,教师在检测环节中,应有该课重点字词的检查测评。这样,既能督促学生夯实基础,又能促使学生养成动手动笔,重视双基知识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每学完一课,在课堂检测练习的环节中,教师都应该列出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或者重要的句子让学生书写或解释,老师当堂检查验收,及时进行教学反馈,以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八、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育教学管理
首先,通过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升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道德素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质量第一的思想,为高校的生命线——人才培养质量筑起又一坚实的堤坝。
其次,通过培训转换教育管理理念。树立全心全意为教师教学服务,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思想。在教学管理内容上,从事务性管理向研究性管理和制度性管理转变;在教学管理模式上,从经验式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从行政指令性管理向指导性管理转变,提倡人性化管理和民主化管理。
再次,组织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和任职资格培训等基本理论的培训。加强现代化管理手段的定期培训,如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等基本技能,尤其是教务管理软件的培训。组织开展专题研究,探索教育学、管理学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教育发展及教学改革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