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道德教育
2019-01-13张庆英子
张庆英子
(江西省铅山县汪二镇中心小学,江西 上饶 334500)
小学阶段是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至关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工作在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特别是思想道德素养方面占据着重中之重的地位。学校在学生学习时期开展德育工作的具体情况,甚至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会产生终身性永久性的影响,因而这一问题绝对不可轻视。本课题面向小学阶段,从当代新的时代背景与教育需求入手开展分析,强调德育教育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关键性意义,分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学的具体现实性可行措施,以切实提高学生德育教育教学的实行水平,达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一、在數学教学中渗透自律与自我完善教育
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逻辑性和规律性的学科,对人们的自觉和自律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成绩好,对数学兴趣高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往往更加自觉、更有效率。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开展德育渗透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数学知识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质量。例如,在教授“时间”知识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成长,通过父母和祖父母的生活来感受时间永远不会回归的规则。引导他们珍惜学习和生活的时间。制定科学的个人休息计划,善于约束自己的行为。例如,起床时间和家庭作业时间应该是固定的、及时的,而不是延迟的。这些习惯的形成对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在教学中,我们还应善于处理传统价值观与现代选择之间的关系,并运用优秀的传统数学文化来感染、培养和教育人。这样学生就可以完善自我发展。鉴于目前的西方崇拜现象,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善于运用中国古代文明的智慧结晶,让学生明白在数学领域中,中国文化依然具有悠久的历史,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为祖国感到自豪,培养良好的归属感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引导他们从小就树立崇高的志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中包含的丰富知识体系,改善其认知结构,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模仿是一种十分主要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的行为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古话说,言传不如身教,学生将教师视为学习和模仿的主要对象,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在教学技能上做出努力,还要确保自己保持一个良好的道德水平。在学生的德育过程中,教师就是最重要的一本教材,只有教师保持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够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在德育方面。教师不仅要保持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还要重视“言传”,在日常的教学和工作中,一旦有合适的机会,教师就要向学生渗透德育知识,将德育和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加强数学学科教学的专业水平建设,同时还要不断强化自己,积极学习教育心理学、社会学、思想品德等学科,是自己能够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不仅教书,还要育人。
三、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渗透德育的重心
众所周知,德育过程不仅是说教的过程,还是陶冶情感的过程。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和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对小学生的熏陶作用是强大的。教师要教好学生,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天天写日记,教师就必须坚持自己天天写日记;无论寒来暑往,学生天天都晨跑,教师就必须持之以恒地同学生一道晨跑。教师自身的语言、行为、穿着打扮等都能够影响学生,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例如,要上好一节精彩的数学课,除了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备好课之外,在上课的时候,教师的衣着要朴素、整洁、大方,说普通话,语言要清晰、明了,板书要工整、美观。教师灵活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慈和的眼光、亲切的笑容鼓舞小学生,用和蔼的教学语言熏陶小学生。课外辅导的时候,要充满耐心、爱心和细心。由此,小学生既会对数学产生越来越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会在内心深处产生对老师的敬爱之情,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都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数学学习习惯是学生在长久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且具有一经形成便不易改变的倾向。在小学阶段德育教学是为学生的长久发展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培养良好的数学习惯,对学生的道德水平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如果能在这一阶段便培养起学生的道德水平,学生的长久发展也就具有更加光明的前景。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因为数学本身便要求逻辑上十分严密、语言上十分精确,教师自然便要将这种精神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传达给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培养学生的数学品格。在德育教育要求下,我们要求教师要重视数学教学的这种作用,并不断将它发挥出来。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逐渐形成对每一道题目都认真、对每一次测试都负责的态度,要勇于独立思考,并且敢于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积极克服;要不惧错误的挑战,拥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正视错误并不断改正。例如,在学生计算数学题目的时候,学生需要时刻注重思维能力的条理性,理清做题的思路框架,确定计算的先后顺序、能否简便计算的问题,并时刻注意细节,自觉检查,重视数字、符号、小数点等易错点,端正学习态度,充满耐心,以拥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数学教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点。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现实,按照自己的能力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德育教育。同时,教师要注重人的行为模式,注重教师道德的培养,注重自己的专业形象和专业语言,随时随地用言行来影响和教育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