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模式的研究
2019-01-13桂良金
桂良金
(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狮子中学,江西 九江 332100)
初中物理实验大多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活动时,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物理的环境,注意方式方法,积极引导,充分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来,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去学习,让学生自己总结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又能萌动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逐步培养学习动机和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提高。
一、初中物理实验类教学的作用
中学物理教学最重要的构成之一就是物理实验类教学,物理实验类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实验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物理知识的体系构建,物理实验也为学生的物理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实验平台。学生不仅在实验中获得了丰富的感性认知,还增加了学生的切身感受,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物理实验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由传统的“主导者”变为现在课堂的“引导者”和“启发者”,教师的教学内容不能被限制在课本中。所以想要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最重要的就是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用趣味性的实验吸引学生的兴趣和专注力,让枯燥的物理教学变得有趣简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物理实验的最终目标就是利用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技能。
二、促进知识与技能的正向迁移
物理知识与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联系巨大,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应用,因此通过物理实验教学,能够让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更为密切,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正向迁移,最终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通过物理实验教学,能够将物理知识“活学、活用”到真实的事物中,而不是仅限于理论上的理解。若物理课程仅开展理论课堂,则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只能机械性地提取对物理公式、物理定律的记忆,生搬硬套地答题,如此学生的物理思维一直处于僵硬的状态,很难提升学习效率。通过物理实验教学,能够促使学生实现认知结构的重新组合,以实验反观物理知识,以物理知识推进实验进行,发现物理知识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与生活密切联系,与其他知识共同存在。物理知识的正向认知与迁移,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将物理知识记忆和存储,用于解析日后学习中遇到的难题。
三、实验教学方法要具有探索性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目前我国的教育教学方面必须改变以往的用传统思想和传统教学模式教授学生的教学方法,而是转变成更为开放、自由的新的教学方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的计划和制定,在让学生在全面地了解教学活动的环节和教学目标后,让学生对物理教学有了深刻的把握,并且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这样既可以方便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又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地位。
我国沉重的课外作业负担也是传统教育的一大“特色”,教师可以适当地减少课外作业,将部分课外作业转化为课堂上的物理实验。但如果完全放弃布置课外作业,则会使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考能力下降,同样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最好的选择就是将部分课外作业当作物理实验课上的实验直接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又可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不失为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好方法。
四、巧妙创设“认知冲突”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强化思维活动,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心理学上“认知冲突”就是造成对某一问题,学生想急于解决它、但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又无法解决的一种心理气氛。一旦造成这种心理气氛,就很容易激发学生求知欲,就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主动探究的动力。
“认知冲突”产生后,我们采取“三先一后”的教学方法,即:教师“引导”在先;学生“探索实验”在先;学生“边实验边推理边总结”在先;教师“归纳总结”在后。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第十章第三节物体浮沉条件时,教师先做演示,小木块在水中可以浮在水面上,不下沉。接着又拿来一块牙膏皮,向学生提问:牙膏皮是否能浮在水面上?学生回答的很干脆“不能”!教师又把牙膏皮折成小盒状,放在水面上却可以浮在水面上。这时学生疑窦顿生,呈惊讶态。此刻教师写出指导性问题,让学生用实验研究物体重量,在水中所受浮力,比较二力的大小。十五分钟后,学生准确的得出了物体沉浮条件。
五、重视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我们的物理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师生关系,尤其是要重视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因为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主导地位,当前有些教师依然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的主观表现不能得到有效体现,而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依然扮演着“领导”的角色,这不利于师生平等关系的构建,这种不平等的关系会给学生带来不利的影响,不难看出,在这样失衡的关系中教师与学生处于不同的地位,教师已然变成了教学“主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只能被动接受,更谈不上表达自己的想法,直接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失去了物理学习的兴趣;所以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建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是提高我们课堂效率与质量的基本前提。
总而言之,合理地进行物理实验是我们初中阶段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我们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探索,需要我们教师积极主动的创新和改进自己的实验教学方法,进而促进我们初中阶段物理实验教学效果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