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2019-01-13叶珍勇

魅力中国 2019年52期

叶珍勇

(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第二中学,江西 九江 332100)

阅读教学一直都存在着耗时低效的问题。课堂上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而考试成绩并不见起色。本来生动活泼的语言文字竟变成了干巴巴的说教,本来对语文充满兴趣的求知孩童,却变成了对语言无动于衷的“木偶”。阅读是学生各项语文能力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语文课的薄弱环节,教育工作者们必须认真贯彻新课改的要求,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症结和误区

现在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是:三年的阅读任务压缩在两年完成,剩下的时间用来复习。且不去说,也不说以一般的程式代替富于个体独特品格的认知过程,单说在阅读教学中常见的简化现象就很令人担忧。这种对过程的简化,一般表现为:不能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揣摩、体味,只是过快地分析、讲解;由于缺乏“自得”的基础,老师的分析和讲解往往成为“外加”,不能充分让学生咀嚼词章,动用已有的生活体验和调动想象、联想去再现、再造,就匆匆地给出结论;因为学生不是“自得”,这种结论即使正确也是“硬塞”的。在阅读中,由于个体的差异,对课文的理解都不同,由此引起的思考、讨论和切磋,是互相启发心智的大好契机,也是锻炼思维、提高言语能力的好机会,理应好好把握。然而不少老师不待学生讨论,便忙着裁定,或者少数服从多数,给出一个答案了事,这样的答案当然只能是“强加”的。对于一些文情并茂、立意深邃的课文,很有必要披文入境、入境染情、审美体味,这是“切己体察”、“涵泳”的内潜功夫,是阅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但不少老师总是急于把学生从“境”中强拉出来,要么问这是什么修辞,要么问那是什么手法,甚至挑出几个“知识点”来反复讲解、训练,结果是原本可以成为饱含血肉的、兴致盎然的欣赏玩味,被满堂飞的术语弄得索然无味,理性认识缺乏感性的基石,再好也是“架空”的。阅读还需要不断地整合,将那些对于部分、细部的理解和感悟综合起来,以大观小,又以大观小,从而更深刻更全面地把握课文,有效地纳入自己的图式之中,提高下一次阅读的起点;但不少老师往往匆忙作结,一个“中心”、几条“特点”便完毕,这种不善耕耘更不曾收获的做法留给学生的充其量只是“零碎的知识”和“干巴巴的几条筋”。“过程”被简化,学生不能在过程中自求、自得、自深、自结,当然也不会“自能读书”。

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创新

(一)利用网络以及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兴趣

当今时代是信息的时代也是计算机技术会计发展的时代。很多与教学有关的新媒体资源应运而生,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进行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范围。现在,几乎所有的中学学校教室都配备有多媒体,这也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的教学资源。读书不仅仅是“读”,同时也要进行看、说、动脑等行为。为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这些感官共同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杜甫的《望岳》的时候,可以从网上找一些声情并茂的现代演绎视频,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望岳》的理解。教师也可以多放几遍《望岳》的音频,学生通过跟读也可以体会出杜甫在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教师也可以展示出泰山各方面多角度的风景照,让没有去过泰山的同学充分体会泰山的壮丽景色。教师通过应用多媒体教学,全方位生动地展现课本中所描述的景象,使学生对课本的理解更加深刻,丰富学生们的感情。

(二)逐步深入进行阅读,从整体上理解课文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使他们能够根据阅读内容的不同采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使他们有针对性地完成阅读任务,提升阅读能力。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获得深刻的阅读体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进行阅读,领悟课文的内涵。例如,在教学《沁园春·长沙》时,先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获得整体感知,体会感受诗人伟大的革命豪情。然后让学生结合想象进行阅读,品味词的语言和意境,学习诗词的阅读鉴赏方法。最后结合音乐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通过逐步深入的方法进行阅读,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语文探究能力,推动阅读教学高效进行。

(三)以有趣有价值的问题为扶手,促使学生读书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本身就是学习知识的一个过程。但设计的问题必须有趣,有价值。有趣味,才能让学生乐于思考,勤于思考。有价值,才能让学生通过思考有所收获,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因此教学中的问题要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连,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难度要适宜,要经过思考就能想出答案,“条条就能摘到”,让学生时常处于快乐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时刻被激情鼓励着,不断地去读,去思考,去感悟。

总之,只要广大语文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下进一步地遵循语文的学与教的基本规律,在语文教学中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阅读教学就能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呈现美好的前景。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阅读教学越来越模式化。在“一纸定终身”的教育制度下,我们的教学离“语文”越来越远,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味越来越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凝练的语言形式、委婉含蓄的表情达意、意境深远的艺术境界值得我们,尤其是学生细细品味。所以,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转变教育观念,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