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2019-01-13郑少亮

魅力中国 2019年52期

郑少亮

(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江埠中学,江西 上饶 335100)

近几年中,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文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如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寻找新的教学方法,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主动的进行阅读,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而不断的提高课堂效率。本文将从教师,学生和课本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如何更有效的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方法。

一、教师要优化教学设计,指导语文教学阅读方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学习的过程中,首要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初中生因为欠缺一定的社会经验,导致他们的想象力、理解能力不足,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表演,多媒体,场景一类的设施去创造环境。让学生切身体验,从而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语文阅读理解,和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此外,教师也要适时的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从而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所深度理解[1]。

例如在学习《丑小鸭》这一课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表演,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切实体会丑小鸭被嘲笑的心情,感同身受,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优化教学设计

在所有事物的过程中都可以用到优化设计,阅读理解也不例外。在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中,教师课堂提问的问题就像一个导火索,引领着整个课堂的气氛,为什么有的教师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提问环节学生们都争先恐后的回答呢,而有的教师的问题一提出来班级里鸦雀无声,问题在于教师对课堂提问的优化,课堂问题设计的好不好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问题设计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潜在思维,让学生真正能够思考和理解问题所在。

例如在阅读《出师表》这篇文言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三国时期的一些人物和事迹进行深刻的讲解和探讨,在讲解了文章的同时又了解了历史。

二、注重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这一主体,培养自主阅读

(一)引导学生自主、自由阅读

写作的基础是阅读,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长期的积累才能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这一块注重培养学生们主动阅读的意识,可以,先从感兴趣的开始,在选择适合自己的,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大量的阅读,是一个累积的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好笔记,养成自己的阅读习惯,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对于产生分歧的时候,组织学生互相讨论,尊重学生们自己的想法,让学生们掌握属于自己的阅读理解的方式方法[2]。

例如在阅读《动物笑谈》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之后,自由发表自己喜欢的动物,互相讨论每个动物的生活习性和习惯,模仿动物的叫声以及动作,通过这样的形式,加深对动物的认识和理解。

(二)帮助学生掌握文章主旨和中心思想

每篇文章的在创作的候都是围绕着一个统一的中心思想而进行写作的,可以说这是整篇文章的精髓所在,它往往反映了作者的写作目的,表达了作者的立场和主张,可是作者有时候不直接体现在文章中,而初中生往往因为阅读理解没有累积到一定的程度,有时不能准确的提炼出文章的主旨,导致把握不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深入理解,反复思考,相互讨论。

例如在《紫藤萝瀑布》一文中,通过仔细的阅读分析,可以分解成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描写了作者赏花,第二部分作者很自然的从赏花写到了忆花,第三个部分点出了本文的主旨,从悟花升华到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文章通过清晰的语言,由浅到深,情景的带入,生动表达了了作者的中心思想,文章灵魂得到了体现。

三、优化阅读文本的选择

(一)立足文本,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直接对话

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文本的选择,学生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进行选择,由浅到深,由易到难,教师要根据学生现阶段能掌握的水平进行指导,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去选择,不能所有的学生都是统一的标准,在阅读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文本,要灵活的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深刻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分析文章的精髓所在,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只有充分的理解了文章的精髓所在,才能更好的去把握,这就体现了文本选择的重要性。

(二)运用读写结合的策略,进行课外拓展阅读

读与写的结合,是阅读理解的基本要求,大量的阅读就是为了写作累积素材,提高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则需要通过大量的写作来练习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遇到一些精彩的句子可以做好笔录,进行分析,吸取经验,在今后的写作过程中也可以借鉴别人的一些经典的词句。阅读是一个吸收的过程,而写作是一种表达的方式,二者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不断的累积,才会提高写作的水平。

(三)引导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不同阅读要素

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章,我们要运用不同的写作方法,例如:阅读要素的运用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掌握的不同水准加以引导,熟练掌握运用各种不同的阅读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表达所写文章的主旨。

例如,抒情文,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在阅读的时候要分析文章用的是哪种表达方式,是直抒胸臆,还是托物言志,在文章中作者是否还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重复等不同的写作方法,比喻又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对于文中所用的写作方法深入理解。

议论文,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为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在阅读中要注意分析作者的举例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是如何运用这些例子来说证明观点的。

阅读方法有很多,需要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带领学生不断的深入分析和理解,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总结: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跳跃能力,和语文阅读教学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结合本文分析的三个角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争取每一个细节精益求精,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成为最大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