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2019-01-13月圆圆
月圆圆
(江西省临川一中,江西 抚州 344100)
我国在关于化学新课标中已经明确的提出,为了让学生对化学学习充满兴趣,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化学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转变传统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具备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而上述这一系列内容,需要通过采用具体探究活动以此来实现。笔者将在本文中对探究试验教学中进行深入探讨。
一、加强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对新课标的理解
在新课标理念引导下,首先教师应当改变自身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从最初的知识传播者逐渐转变成促进学生更好发展的促进者。随着教师对新课标理念的不断深入,逐渐掌握一些教学技巧与教学策略,只有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具有创新性,才能保证我国化学教学取得质的飞跃[1]。在这其中如果只是精神教育必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一定的物质作为保证。如果学校能够具备良好的硬件设施,则其必然会更加适用于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比如多媒体设备、书籍、实验经费、教学工具、仪器设备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强化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努力创设更加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采用鼓励式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行为与思想更加活跃,在学习时没有过重的心理负担,只有通过这些方法,才能促进学生大胆质疑、大胆讨论、大胆创新[2]。
二、明确选择探究式实验教学目的
在高中化学中应用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不断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欲望,培养他们自主提出、发现问题的能力,以此引导他们利用正确实验探究方法解决学习难题,这种模式有利于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化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是一门以实验作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努力的挖掘探究性教学功能。可以进一步的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方法,以此形成良好的实践能力与学习意识。实验作为保证科学更好发展的基础,无论是哪种实验,都或多、或少带有一定的探究性与验证性,两者处于相辅相成局面,并不能相互独立[3]。
三、革新实验内容唤起学生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保证设计出的探究性实验具备一定的实验性、先进性、新颖性,必须充分的展现出创造力量,利用创造性思维方式,使学生对知识产生独立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式、记录实验方法等,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这也是化学探究性实验宗旨。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教学方法进行革新或者发明一些实验,帮助学生对知识更好的理解,让他们在日后学习中不仅仅依赖课本,更是学会扩散思维,最终探究出新想法。教师应当发挥出榜样作用,使学生能够逐渐摆脱课本束缚,寻求更妙、更多的方法与思路。通常来看,探究性实验难度较大,学生又缺乏相应的经验,因此教师应当设计实验过程中,尽可能的利用到教学中一些十分简易的器材,试验难度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避免使用具有危险性或者毒药品来进行实验。教师在探究性教学中,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参与者,更可以称得上是学习氛围维持者、教学方案指导者、学习效果仲裁者,但是他们决不能成为独裁者[4]。
四、探究式试验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探究过程
无论是哪种知识都不应当依靠简单的记忆,而是要求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实践、猜想,最终获取知识,因此让学生参与到探究式实验过程中是当前教学中的重点。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注重其巧妙,比如可以利用谜语、魔术等简单方式,快速抓紧学生注意力。其最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亲自参与到知识创造的整个过程中。探究式实验面对的是班级整体学生,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实际需求,个别关照,比如在面对同一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设计出不同的学习内容,让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其次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可以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或者自己查阅课本等,收集与实验有关的资料,同学之间相互探讨与研究,最终将其进行归纳。再者通实验探究与验证,发现问题,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总结出规律,得出最后结论[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的引导下,教师应当积极主动的挖掘教材内容,积极开发实验内容,将教学内容与实验内容更好的结合起来,给学生创造更多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在开展探究式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善于发现实验中的难点与重点,抓住问题,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探究,找到最佳的改进方案。随着新课标理念在化学中不断深入,我相信化学教师必然会寻找到更适合学生使用的方法,在新方法的引导下,学生也能对化学学习更加充满兴趣,逐步依靠自身努力去深入了解化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