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9-01-13潘志

魅力中国 2019年52期

潘志

(江西省九江市第六中学,江西 九江 332000)

数学这门学科是由一个又一个抽象知识点拼凑而成,这些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去建立联系。传统教学当中,教师只注重知识点的传授,以分数为侧重点去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却忽略了数学的本质,很难让学生的学习能力从根本上得到提升。在初中数学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知识联想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当中发现数学知识点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强化学生知识内化和外部拓展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更为完善的数学知识框架。

一、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被忽视

学生主体地位不被重视,是我国教育长期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当中,师生之间的交流较少,仅有的交流手段是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而且教师对于问题导学没有明确的设计,学生与教师知识交互的过程不够有效。因此,被忽视主体地位的学生群体,在课堂上缺少发言权,对于课堂教学的开展缺少主观能动性,思维活跃性较低,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潜能,导致了学生在课堂教学当中逐渐丧失了表达自我的欲望,对于知识缺乏探究欲望和钻研精神,接受过程过于被动,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1]。

(二)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创新能力被扼杀

我国传统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于学生的要求是“不出圈,少犯错”,一切以考试为重。这种教学理念本身并无错误,但是却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的思维限制于“牢笼”当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教师教学观念的影响,经常对知识死记硬背,应用过程生搬硬套,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知识的应用没有举一反三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能不会犯错,但是也很难有大的作为,会阻碍学生个性化发展,滞缓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程。

(三)教师陷入思维定式,教学模式鲜有创新

初中教学阶段,学生和教师都面临着严肃的初中升学考试,整个初中阶段的备战都是为了学生能有一个好的成绩考上重点高中。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在教学中难以放开手脚,对于知识的讲授过程以考试为基准,缺少创新教学。学生长期在沉闷枯燥的课堂学习中,会逐渐丧失对数学的兴趣,甚至产生厌学、逃学的情绪,会大大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阻碍学生能力成长的同时,严重影响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利用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数学教学当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学生才能有探究数学的乐趣,才能够对教师传授的知识充满探索欲望。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利用理论和现实相结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充满探索欲望,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的思维活跃,利用问题导学,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提升问题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思维。

例如教师在教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章整式的乘除第5节平方差公式中,教师在引入时可以报写一些算式,例如:(3a+5)(3a-5),(7xy+3)(7xy-3)等,问学生是否可以直接说出答案,当学生在迷惑时,老师可以报出各式结果,学生感到老师为什么能快速知道结果,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做公式的推理,等学生初步认识公式特征后,教师还可以继续提升学生对平方差公式的理解和运用。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去思考与平方差公式相关的联系和运用,也为紧接着完全平方公式的学习做好了铺垫。这样,让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得到激发,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应用知识联想,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一个知识能够推导出许多的新知识,也能够回溯许多老知识。教师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情景,来进行新老知识的交替,通过老知识推导出新知识,进而把新知识进行深度的拓展。这样的知识联想过程,能够让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梯次化的提升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这个过程当中循序渐进的获得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师教学《勾股定理》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把勾股定理的讲解,用小学中直角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延伸,让学生先计算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然后观察三边的关系,教师给予一定的引导,让学生逐渐的认知到勾股定理。用这样的方法学习新知识,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够更加的平滑,接受知识的过程更加顺畅,并且教学过程当中给予了学生发挥姿自我思维的空间,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有裨益。

(三)开放式课堂教学,激发创新思维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教学当中缺少发言权,对于知识的学习过程,只能依靠教师的口述和讲解,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开放式课堂,教师可以就知识与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课堂当中发表自己对于知识的见解,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师可以用一些有争论的问题,在课堂上交给学生去自由讨论,发表自身对于知识的见解,学生讨论的过程当中,能够取长补短,弥补自己思维上的不足,吸取他人的优点,不同想法的碰撞能够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当中,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对于知识的见解,畅所欲言,教师给予纠正和引导,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2]。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教师对于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改变,给予学生发挥个体思维的空间,用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探索知识本质的欲望,利用知识联想,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的知识框架更为完善,促进学生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