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巧妙利用微课,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2019-01-13徐芸华

魅力中国 2019年52期

徐芸华

(南昌县斗柏路小学,江西 南昌 330200)

数学作为小学生必学的一门专业课,一直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数学是一门有着较强逻辑性的学科,题目的变化和解题形式也是千变万化。在解答一道题目时不仅要用到新知识还要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知识点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因此找到好的教学方法对数学的学习是非常有益的。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老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很容易形成一整堂课老师一直在讲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这种被动学习也就使得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知识点。这种“满堂灌”和全靠老师讲解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多弊端。学生作为认知的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这样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压抑了学生的思维和想法。就比如数学,在课程中全靠老师带领解题,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容易让学生有挫败感,丧失学习兴趣。

这种教学模式很明显的与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相悖,这种模式不仅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高价值、具有创造性的人才,还极有可能扼杀学生的自身创造能力和想象力。因此,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出高效课堂模式迫在眉睫。在学者和教育家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发现了微课这种教学模式。

二、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现状

《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者要开设并向学生提供各类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学习数学和解决数学问题,以此有效地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从各个方面思考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学生学习方法的影响,让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教师要将数学学习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1]。

微课的主要形式是以视频教学为主,整合了很多老师在教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和精彩教学。一般来说小学生因为年龄的关系,思维会比较活跃,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会比较短,所以一节微课的时间最长在20分钟以内。通过微课可以激发学生自己主动动手、动脑的习惯。也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微课的主要特点就是把抽象的、死板的知识以具体的、形象的、绘声绘色的视频展示出来,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在玩耍中就能学到知识。

三、如何利用微课优化数学教学模式

(一)利用微课解决目前教学现状

在传统的教学中如果学生一旦失去兴趣,感觉枯燥乏味时就会对以后的学习产生不好的影响。这时微课就可以发挥它的功效了。微课的教学时间适中,重难点突出,知识点简练,很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微课的设计理念完全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现状,教学实践和多媒体相结合,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能牢牢吸引学生的关注。

玄建华根据微课的三个特点,设计了基于微课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位一体的数学教学模式。分为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课后复习三个阶段,微课主要应用在课前的预习阶段,学生通过观看教师制作的微视频掌握知识点,课中进行交流答疑,课后进行分享讨论,对于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都有较高的要求[2]。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总结和升华。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自己主动完成教学任务,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

一般来说,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是在课前或者课后,我们一直要求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但是在真正的教学中发现能够很好养成这种习惯的学生比较少,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不知道怎样预习,不清楚知识点在哪里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利用微课,老师可以通过微信,QQ等聊天工具把微课发到教学群里,因为微课是整合所有重难点的知识,所以通过简短的视频学习,学生能够更快把握每一节课的知识点,很多情况下比自己看书要快得多。课后复习的时候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比照着知识点,学生自己就能知道自己知识点掌握的情况。

利用好微课可以在每个学习阶段发挥不同的、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不同阶段微课的教学模式是不一样的[3]。

(二)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微课

在教学过程中每导入一节新课,要根据大部分学生的接受情况,设置一个情境,把学生带到被设置的情境中,真听、真、真感觉地进行学习。每一次导入新课要根据不同的目的控制微课的时间。前期导入的时间不宜过长,最好以10分钟为主,时间过长,学生不能完全掌握新知识,会产生挫败感。如果要导入一些可实际操作的概念,比如: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如何测量角度,还有几棵树中间的间隔问题。这些情况都可以通过微课很好地展示出来,能够让学生更清晰明了地解决问题。

其次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问题互动环节,通过微课内容的介绍由学生自己提出在学习时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敢于发言,敢于提问的习惯,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另外是自主学习环节,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学生之间不仅可以交流问题也可以互相解答问题。另外,老师在学生观看视频时要有引导性,提醒学生哪些是一定要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最后解决问题环节,学生在自主提出问题时,老师可以组织其他学生进行回答,集思广益,调动课堂氛围[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微课的课堂是学生和老师共同参与的,学生讨论之后也不能解决的问题就由老师进行讲解。同时,老师也要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哪些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哪些是讨论之后掌握的,哪些是需要老师讲解掌握的。老师把这些知识点分成“易”,“中”,“难”几个不同的层次放到课后预习的微课中让学生着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