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创设探讨

2019-01-13刘文跃

魅力中国 2019年52期

刘文跃

(南昌市南昌县蒋巷镇中心小学,江西 南昌 330224)

为提升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模式,成为促进学生数学素养重要的途径。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弊端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介绍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意义,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创新教学方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小学数学情境课堂创设的意义

将情境教学模式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认知水平等差异性,让学生特定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既能激发学习兴趣,对所学习的知识产生探究欲望,还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1]。在情境模式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指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分析,让学生解答问题过程中,与教师保持良好的互动交流关系,并在解决问题时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以此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二、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情境设置不合理

根据新课程教育改革标准要求,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为学生创设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趣味性的教学环境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但是,教师在教学中设置的情境,未能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础,致使出现教学情境设置不合理问题。另外,教师未能将教学目标、重难点知识融入到情境内,无法有效引导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导致学生既没有解决数学问题,也没有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二)为能充分合理的利用教材

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教学领域过程中,教师使用多媒体制作课件,以讲解课件的方式代替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但是,教师以多媒体技术创设的教学情境,很容易遗漏数学知识的重难点,而且也未能充分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由于教师未能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导致学生学习缺少目标,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或者创设其它教学情境时,应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并且有效的延伸教学范围,既能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还能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小组合作未产生应有的效果

小组合作是情境教学模式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个性以及认知水平分配到小组内,让学生在小组内对教学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既能增进学生间的关系,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但是,教师采用小组合作情境模式,未能有效控制教学过程,多数学生利用交流期间,谈论与学习无关的内容,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环境,导致小组合作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教学方式过于机械化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等差异性原因,教师会采用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占据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未能及时的解答。学生长期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兴趣以及主动性逐渐降低,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断下降。

(五)作业布置不合理

教师为学生布置的作业,以重复性大量性等特征为主,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课后练习。但是,这样只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未能引导学生对课后问题进行探究,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沉闷乏味。

三、创设小学数学情境课堂的方法

(一)游戏教学情境的设置

小学阶段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时创设游戏教学情境,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游戏中,既能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保持良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2]。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2、3、4的乘法口诀》知识时,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熊大熊二卡通人物,作为游戏情境教学的载体,以熊大熊二的口吻讲解2、3、4的乘法口诀的要领,同时借助深林中的树木,分别引出2、3乘法口诀,使学生对乘法口诀有基本的认识,随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4的成分口诀。通过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能力。

(二)实验与教学相结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验教学情境,更加易于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内角和》知识时,教师创设实验情境,组织学生通过对三角形的拼接组成过程,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验证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知识点。学生在实验教学中,使用量角器、直尺以及剪刀等工具,按照教师要求分别制作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以及钝角三角形,并对每个类型的三角形内角和进行测量,以此增强对三角形内角和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内容与生活相联系

在新课程教育改革背景下,要求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可以应用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教师创设生活情境,结合生活内容,培养学生的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知识时,教师将生活中蔬菜价格引入到教学中,要求学生使用有限的经费,运用小数加减法知识,计算出合理的经费使用结果。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不仅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还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重要性,有助于投入更多的精力学习数学知识。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模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还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情境教学模式,为提升学生数学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