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升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019-01-13赵戈
赵戈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131团中学,新疆 伊犁 833200)
一、提升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发展不成熟,兴趣成为了他们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驱动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热爱音乐的兴趣,才能在教学中事半功倍。音乐教学中的合唱队学生的音乐素养能力要求很高,合唱比独唱的旋律更为复杂,学生在掌握此技巧和知识也更为困难。在此种情况之下,培养学生浓厚的音乐兴趣爱好十分有必要。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可以多播放一些音乐合唱作品,让学生自己欣赏,从而引导他们说出感受。与学生共同分析合唱音乐作品的唱法和技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接受水平,对唱法进行调整,保证学生可以充分掌握合唱唱法,不断提升合唱水平,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发展他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要学会培养学生音乐美感的表现能力
美都是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才能被人们所感受,并且音乐是人们情感的重要表现形式,音乐美感可以通过人们的动作、行为表现出来,因此培养学生音乐美感表现能力也是小学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表现机会,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肯定学生的表现行为,用各种奖励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美感表现的快乐,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善于表现的学生。在低年级唱游课中有一首《小宝宝睡着了》的歌曲,在教授这种曲子的时候我特意要求学生表演一下他们的妈妈是如何哄自己睡觉的,为此还特意准备了一个布娃娃道具。学生们通过自己对哄宝宝睡觉的理解,用唱歌、轻拍、讲故事、抱着等多种形式表现“小宝宝睡着了”,可以说既生动又形象,通过这种表现让学生加深了对这首歌曲的理解,音乐美感表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三、采用多种乐器辅助教学,提升兴趣
关于辅助合唱教学的方式有多种:第一种就是通过乐器来进行辅助教学,乐器可以帮助小学生掌握比较难的音准,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通过钢琴、小提琴或者口琴等乐器来帮助小学学习;第二种就是教师在教学合唱过程中,通过小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来辅助合唱,如老师唱前一声部小学生尝试唱二声部,通过反复的练习要求他们可以独自完成一二声部的合唱;第三种就是通过情景设定的教学方式来完成合唱,这种方法就跟歌剧表演中的角色表演类似,有着异曲同工之效。
四、结合生活经验,解决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唱变得轻松、容易,让学生感兴趣,是我一直在教学中思考的问题。通过实际教学的尝试,我发现,教学方法是学生对学唱感兴趣的关键。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教唱,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
比如在三年级教唱《嘀哩嘀哩》的时候,时值初春,春的气息悄然而至,歌曲《嘀哩嘀哩》正好表现这一主题,学生对春天有较丰富的生活经念与知识。设计思路:整个教学过程以“春”为主题线索,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感受春天——寻找春天——歌唱春天——表现春天”这一系列的活动中进行音乐教学。又如:寻找春天的声音 1、找一找 师:春天的大地不但风景秀美,还有春天里特有的声音呢。你听到过哪些春天的声音? 生:春天小鸟儿在歌唱。师:小鸟儿怎么歌唱?能模仿么? 生:叽喳喳嘀哩哩师:春天小鸟儿可高兴了,他们的叫声特别欢快,我们来学小鸟欢快的叫声。(教师引导下念出:嘀哩哩嘀哩 |嘀哩 哩|……叽喳喳 叽喳 | 叽喳 喳|……)师:还有什么声音? 生:春天小河在欢快地流淌:哗啦啦 哗啦啦…… 生:还有春雨在歌唱:沙沙沙 沙沙 |沙沙沙|……淅沥沥 淅沥| 淅沥 沥|…… 2 、念一念 师:这些春天的声音给我们带来一条新的节奏,老师用小黄鹂的叫声念出这条节奏,大家来学学小黄莺灵活清脆的叫声好么…… (课件出示节奏×× × ×× | ×× × 0 | ×× × ×× | × —— |)活动:教师指出前十六分音符,先引导用小黄鹂的叫声准确地念出节奏,后让学生模仿其他春天的声音巩固。师:你还想用什么声音来表现这条节奏?生:蜜蜂的叫声: 嗡嗡嗡 嗡嗡嗡…… 生:小河的流淌声:哗啦啦 哗啦啦……
音乐课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前提,强调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科学认识的紧密结合。这个环节的设置适应儿童的认知特点,从孩子们感知较为清晰的生活中的事物为教学活动的起点,由寻找春天的声音引出节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然后让学生在各种声音的模仿与模唱等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难点,并在集体个人小组等自由灵活的形式中进行,变枯燥的学习为有趣的活动,解决了歌曲的难点。
五、巧用合唱作品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佳动力。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俄国著名作家、思想家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育不在于强制,而在于激发兴趣。”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第一要务是唤醒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投身于合唱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方法多种多样,笔者认为可以巧用合唱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优美的合唱作品,感受合唱音乐的艺术魅力。小学音乐教材中不乏大量而经典的合唱作品,如东方之珠、杨柳叶子青、等,为了避免对作品欣赏产生审美疲劳,应引导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欣赏作品,比如独唱、合唱、无伴奏下的演唱等,运用多种表现形式,丰富歌曲的表现力,让学生全方位感受合唱艺术美、形式美,进而激发学生合唱的学习欲望。
总之,小学生天真活泼、热情好动,在音乐课中,单纯的唱歌教学他们很快会觉得乏味,音乐课中教学采用愉快互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伸臂展腿,扭头摆臀,营造欢快、活泼、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音乐从而让小学音乐课堂更具活力!教师也要督促小学生常常练习,增强他们的音乐感,让他们从小养成审美观念,为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