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2019-01-13徐梦妮
徐梦妮
(南昌市青山湖区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江西 南昌 330029)
就目前小学音乐课的实际情况而言,学生音乐课的主要内容是基本技巧,但是这些技巧过于零散,无法让学生窥见音乐学科的全貌。另外很多教师过于注重对音乐基础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没有采取合理措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这就使得学生在以后的成长中缺少创新能力。学校方面对音乐课程的资源投入也远远低于其他学科。从这个角度来说,不管是为了保证课堂效率,还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意识,都应该注重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全面发展的音乐人才。
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的指向性不够明显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学目标的指向性不够明显的问题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是普遍存在的,很多教师对音乐课不够重视,认为音乐课可有可无,教师的教学缺乏目标性导致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没有方向感。很多音乐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没有倾注教学热情,整体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教学方式过于简单
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由于教学资源有限,大部分的学校仍然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较为简单,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难以感受到音乐课堂的魅力。教师的教学方式陈旧落后,也缺乏多元化的教学设计,学生的音乐思维无法得到发展,尽管学生能够学到一些音乐技巧,但是音乐审美没有培养起来,学生将音乐学习当成一种负担,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受到打击,甚至对音乐学习产生抵触心理[1]。
二、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一)使用多元化手段,重点培养学生兴趣
大多数的学校对于音乐课程不是很重视,排课通常是每周1-2节课,这样的课时量无法满足学生全面、系统学习音乐课的需要。观察实际小学音乐教学过程可以发现,学生往往对课堂内容缺乏兴趣,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培训,没有意识到兴趣发展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尚未发育成熟,对社会和自我的认知还停留在一个很浅的层次,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人兴趣,只是填鸭式的教授基础知识,就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教学效果。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情境的创设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借鉴其他较为成熟的一些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形成自己的个性教学风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音乐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起来以后,音乐课堂的学习就会事半功倍。
(二)结合教材内外资源实施教学
按照音乐课程的性质和目标,研制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音乐知识。在音乐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当前大部分学校所运用的音乐教材即目前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此版教材内容为目前小学生必学的基础资源,每一册的教材中,选有不同民族的民族音乐学习内容,教材内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以教材内容为依托,将每一册教材内的民族音乐内容进行选取、提炼,形成适合课程要求的核心资源。同时,硬件设施也是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保障,包括教材资料,音乐教室的配备,民族音乐教学器材的配备及课程开发所需的经费支持等。教材外民族音乐课程资源指的是目前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之外的民族音乐课程资源。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充分结合本地区的教学实践,同时将熟悉的当地音乐资源转变为小学音乐学校的研究和开发课程,例如:具有地方特色的童谣,地区特色音乐文化等,突出强大的家乡情怀,能使教材外民族音乐资源的选择更加规范、合理。
(三)划分兴趣小组,并进行艺术综合实践
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兴趣小组,如舞蹈小组、合唱小组等。舞蹈小组主要为喜爱民族舞蹈的学生提供平台,舞蹈小组的同学可在早上结合不同风格的音乐,开展排练活动。合唱小组,为喜爱唱歌的学生提供的兴趣平台。我国有大量优秀的音乐歌唱作品,学校有限的学习时间和空间难以满足学生对歌唱作品的需求,通过兴趣小组,不仅可以教授学生提升音乐水平的方法,还能借此引导学生接触和演唱不同的歌唱作品,从而对音乐课产生浓厚兴趣。
教师要采取合理措施让学生喜爱音乐课堂,乐于交流自己的音乐学习心得,因此,在学校活动中,除了开展兴趣小组提升音乐技艺,还要建立音乐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沟通。学校可以将小学生的艺术节活动设定为音乐交流活动,以音乐文化为主题,根据各阶段所了解的音乐文化选择性的进行展示交流。通过这种活动,让学生真正理解音乐文化的内涵,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在校园的设置中,可以处处看见音乐文化有关的元素,可以在展示栏上介绍不同的音乐风格和代表作品等,也可以在课间播放有关曲目,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通过将多种不同形式的音乐文化活动形式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实现音乐综合素养的培育[2]。
结束语:
小学时期是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为以后发展打基础的时期。所以音乐审美意识的培养应该从小学阶段开始,音乐教学在培养学生的音乐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教师要积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通过自身的专业性,让学生对音乐课程产生兴趣,从而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为以后的成长做一个良好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