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分层教学探究
2019-01-13吴海辉
吴海辉
(江西省樟树市店下初级中学,江西 樟树 331205)
核心素养培养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课堂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技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进而让学生具备探究精神和科学精神;初中化学的分层教学则是通过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让每一位学生的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形成一种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通过分层教学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本文主要探讨的就是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分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基础,是目的,分层教学是手段,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通过分层教学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进而实现教学目标。
一、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分层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在初中教学领域的持续推进,初中教学的任务目标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区别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当前的教育目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以实验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化学而言,初中化学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重点是培养学生自主动手能力和自我探究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验能力,让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通过对于初中化学的学习掌握认识客观事物,学习科学知识的基本方法,这也是国家提倡核心素养教学的基本目标。广大初中化学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要针对所学内容精确制定教学方案,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所学化学知识,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自觉养成自我学习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从而掌握认识客观事物的必备技能[1]。
(二)课堂教学施行分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初中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重点强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初次接触化学这门学科的初中生来说,学习起来会有一定难度,而且作为一个人数较多的班集体,每个人的学习能力会参差不齐,学习优势也会各有侧重,因此,施行分层教学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通过初中化学课堂的分层教学,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能力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让每一位学生的优势都能充分发挥出来,教学难度也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不同进行梯度化设置,让学生在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通过对初中化学教学课堂的分层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优势,区分学习难度梯度,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乐趣,进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每一位学生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三)核心素养与分层教学有机结合,全面提升教学品质
核心素养的重心在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科学精神;分层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因材施教,根据每一位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针对性地制定个性的教学方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日常的初中化学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在培养学习能力的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层教学进行因材施教,让学生积极地学习化学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从而实现核心素养与分层教学的有机结合,这对于全面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品质具有重要意义[2]。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分层教学的实践应用
(一)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方法,过分强调教师的传授作用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了课堂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就会导致学习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进而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主体式课堂教学就是一种优秀的教学方法。教师不再是课堂的绝对领导者,而是以课堂参与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课堂教学,通过制定引导性的导学方案,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精神,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水的净化一章时,教师在课堂上教授完关于水的净化相关知识内容后,让学生在课下自主取材,如选用较大体积玻璃瓶作为净化容器,就地取材选用卵石、细沙等材料根据所学内容制作净水装备。在制定净水设备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利用所学知识制作净水装置的过程进一步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科学精神和探究精神[3]。
(二)因人而异分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化学分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教师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实行分组教学,即教师根据班级中学生不同的学习进度和理解水平,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因地制宜地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案,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发挥出应有的潜力。例如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一章时,教师通过正常的课堂授课后,根据学生理解能力的不同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对学习进度较快、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拓展学习,提前介绍金属常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4];对于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重点进行课后知识点的训练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通过针对性的分组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下的化学分层教学手段多种多样,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教学手段的有效运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升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