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探讨
2019-01-13郭栋
郭栋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
当前,我国供给侧改革和输配电成本核价体系日益完善,电力企业为了加强自身的竞争力,越发重视税务风险管理,不断地加强会计制度和税收法律的学习,熟悉相关的税收管理办法。在电力企业内部应当加强对税收管理的宣传,提高职工的税收管理意识,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税收管理水平,规避税务风险,提升经营效益。
一、电力企业的税务风险概述
企业税务风险是指因为税法的强制性、无偿性,再加上经济业务的多元性和复杂性,而给企业带来税务责任上的一种不确定性,进而使得企业需要补税、缴交滞纳金或者罚款。因而电力企业必须切实有效地了解影响企业税务风险的各项因素,才能更有效的防范税务风险。
二、电力企业的税务风险控制现状
电力企业是重要的税源企业,合规缴纳税款必然会受到社会多方的积极关注。因而,积极构建相匹配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是有效加强各电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
随着国家税务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国、地税的体系合并,税务稽查力度日趋加强,对电力企业来说,税务管理的深度与广度也有了更高要求,企业内部财税人员业务水平亟需提升。相对于其他部门队伍建设而言,财税队伍的专业素养要求更高,由于岗位数量有限和入职人员招收等因素影响,有的企业可能是非财会人员兼职,这样就导致财税队伍中的员工税务能力参差不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税务工作的正常开展,进而极大的增加了电力企业的税务风险。
三、加强电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政策
(一)树立正确的税务风险意识
眼下不少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的压力较小,传统的考核指标存在较大的片面性,往往只关注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问题,而忽视了其他问题。但是,随着我国电力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电力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将日益激烈,对电力企业考核体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电力企业不仅要重视安全生产指标,还要重视电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等指标。加强电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不仅能降低电力企业税务成本,还能提高电力企业竞争力和经营管理效率。
(二)完善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电力企业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现代信息系统,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企业税务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电力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首先是完善电力企业组织结构,根据自身特点设置适当的组织结构以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其次,合理设置电力企业岗位,明确其相应的岗位职责和责任人员,保证各岗位人员能够自觉履行其岗位职责。最后是建立健全电力企业税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及时识别存在的税务风险,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保障企业依法履行纳税义务,避免不必要的额外成本。
(三)加强税务风险评估工作
对于税务风险防控工作而言,其侧入点应当是过程的防范,因此电力企业应当加强税务风险评估工作,这样有助于识别企业存在的税务风险,通过估测潜在的税务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从而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对这些税务风险进行有针对性地抑制。电力企业在进行税务风险控制的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税务风险评价以及评估这两个方面,及时借鉴相关的技术手段,对企业潜藏的税务风险进行准确的定性、定量分析,以便为企业相关决策的制定提供基本保障,进而帮助电力企业及时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控制税务风险措施。税务风险评估工作内容主要包含税务风险相关的财务指标、涉税流程风险点的相关指标以及纳税指标等三个方面。
(四)加强对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的培训
随着近两年税务改革文件层出不穷,电力企业也要为财务人员提供更多培训学习的机会,使其可以掌握更多最新的税务管理要求,可以学习到税务风险防范的技术技能,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存在的重难点问题等。只有全面地提升了税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才能够有效地确保企业的利益,规避税务风险。
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开展:一是开展全员培训,根据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不同的需求,制定培训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业务培训,提升各层管理人员的税务风险敏感度。二是加强政策研读,聘请税务专业管理人员解读相关政策,研究财税政策动向,分析潜在风险,把握税收优惠,明确实务操作。通过政策学习解读,引导公司涉税业务决策和运作,有力地保障了公司依法纳税和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地。三是加强人才储备,积极鼓励有条件的财务人员报考注册会计师、税务师等社会考试,提升财务人员专业素养,充实公司税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储备力度。
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前,我国的电力企业在税收管理中面临许多的问题,这造成企业要面临很多税务风险,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收益与长远发展,因此电力企业就要采取有效措施给予解决。例如电力企业要树立较强的税收风险防范理念、制定科学完善的税收风险防范制度以及加强对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的培训等,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地实现电力企业涉税“零风险”,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