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精准扶贫的模式与发展
2019-01-13詹萍婕
詹萍婕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64007)
一、精准扶贫治理体系内容
(一)治理目标
我国精准扶贫计划的最终极规划就是实现6个精准和解决4个问题,,所谓6个精准就是扶贫对象要十分精确而且到位,通过各种调查和民主评议、信息录入和建档工作,完成精准扶贫的首要步骤,对病人进行全方位的调查最终确定扶贫对象,其次对于谁来扶贫的问题,一定要有十分精准的把握,村干部和村书记作为第一候选人由他们负责对贫困人口进行帮扶,通过精准管理和服务以及落实相关政策来实现精准帮扶的目的,第三是项目审批问题,精准扶贫需要项目的扶持和帮助,而项目的审批需要利用扶贫资金,扶贫资金一定要用到实处,将项目审批和谁来扶贫及扶贫谁的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而三个项目是三个精准,主要是指政策要准确,资金要到位,项目审批一定要落到实处,根据当地市场当地的资源和环境,通过产业结合,通过产业发展和农民扶贫相结合,让农民能够有一技之长发挥自己的特色,来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扶贫资金一定要用到改用的地方,实现结对帮扶促进产业带动经济,通过教育扶贫的方式让贫困户有更多的生存空间,让他们能够住上安稳的房子,改善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
(二)扶贫模式
精准扶贫的道路设计是按照贫困地区,贫困程度和贫困人口的规模来进行设置的当前的脱贫方式,不再是经济脱贫,更重要的是生产脱贫,生态脱贫发展及教育脱贫和异地搬迁脱贫,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的具体规划,到十三五期间我国从各个方面扶贫的人数进行了规定,比如,发展产业脱贫3000多万人,劳务输出脱贫1000多万人。扶贫的方法众多,扶贫的政策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我们一定要根据具体状况来进行扶贫计划的制定和实施,针对性的实施医疗保险和医疗救援脱贫,利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来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针对不同贫困户的具体状况和技能水平,通过各种调查为精准的为贫困人口提供帮助,让他们真正达到技术脱贫。
二、精准扶贫治理对策
(一)政策帮助脱贫攻坚战
农村的产业一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也是农村经济转型的关键因素,以往的产业扶贫与当前经济的发展,可能存在一定的背离和风险,当前的扶贫政策应该按照产业发展的规律,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实力,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为贫困户提供更多的帮助,由于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同,贫困人口数量不同,一定要深刻深入的挖掘农村产业特色,让产业的专业化和产业化得到落实,通过发挥一定的规模效应和联动机制来全方位的帮助产业的发展,在政策制定上要根据农产业的基本特点,可以让贫困人口加入股份制企业,让他们参与分配,鼓励他们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保障贫困户人口的生存空间和利益空间,对扶贫产业的金融扶持力度应该进一步加强,银行应该向扶贫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为贫困地区企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扶贫方式还包括家庭作坊的扶持,通过对手工业的支持,让一些贫困户能够在家里就改变自己的贫困面貌增加他们的收入。
(二)让精准扶贫的土地政策形成独立的发展体系
贫困地区的土地资源十分丰富,而且林地众多,所以贫困人口可以对农村进行产业化经营,当前多数农村土地处于闲置状态,而且效益低下,林地的经济价值较高,没有受到农户的重视,当前,我国处于全新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精准扶贫工作应该有一定的针对性,吸引更多的贫困人口参与到产业结构优化当中来,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来,让农村经济有了全新的面貌,从而全方位的改善农村地区的落后状况。贫困地区的土地资源开发和以及土地政策应该更为全面和完善,首先一定要针对贫困地区的土地综合治理能力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让农村的灌溉设施,水利建设能够逐步跟上社会发展的节奏和步伐,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地区应该对土地进行改造,通过利用土地来获得一定的收益,充分发挥城乡结合之间的优势,让城市包括农村通过易地搬迁和生态移民来改善农村地区贫困的状况,当前对耕地的保护不应该采取统一的模式,而对一些贫困地区的耕地,林地应该给予特殊的支持,让贫困人口能够加入到增加收益的队伍当中,充分利用林地和耕地来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三)完善脱贫解困的传导机制
传统的扶贫开发模式往往会导致水土不服的现象,甚至会出现真正的贫困户得不到帮助,而一些非贫困户从中获取一些利益,所以一定要让经济服务于真正的贫困人口,真正的做到让贫困人口能够脱贫致富,着力区域发展,脱贫的规划中需要让贫困户能够有一技之长,参与社会培训,政府应该为农村贫困人口提供更为有力而精准的扶贫政策。首先一定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让贫困户能够在社会发展当中获得一定的收益,通过产业发展明确责任制,让政府明白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也可以让贫困户充分参与到扶贫项目当中去,进行股份制改造增加收入同事防范相关风险,提升项目对于贫困人口的扶贫力度,通过高质高效稳定持续的扶贫策略让农村贫困人口的收入得到提升,最后应该针对贫困户人口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不论从组织管理能力还是能力建设方面,都应该全面提升对贫困人口的帮扶程度,全面打破因为疾病技能文化的原因导致贫困的情况,而贫困人口不应该仅仅是等待政府的扶持,而忽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让贫困人口改变自身的理念提升技能水平,从根本上改变贫困人口贫困落后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