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一对一辅导的深度陪伴式习题训练模式
2019-01-13陈运保王世超朱志豪
陈运保 ,王世超 ,2,陈 卓 ,朱志豪 ,2
1.河南师范大学,河南 新乡 453007
2.司南科技教育研究与推广中心,河南 新乡 453007
3.郑州商学院,郑州 451200
习题训练与习题讲评是中小学常见的教学活动,尤其是在考试前(包括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中考、高考等),学生刷题、教师讲题成为主要内容,甚至演变为题海战,不过其有效性并不乐观,甚至滋生厌学情绪。鉴于此,一些家长、老师就考虑进行一对一辅导,希望更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有更好的学习效果。
那么,在习题训练中,尤其是一对一辅导下的习题训练中,如何组织和指导学生才更有效率、学生收获更大、同时减少学生的负面情绪呢?这是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
1 课题研究背景
本文所指的习题训练是:教师给学生布置较多的习题或者给学生布置一套试卷要求学生解答,然后教师针对学生的解题情况进行讲解。
习题训练活动与学校课堂教学中的习题教学、作业讲评、试卷讲评课,以及校外辅导机构的一对一辅导和习题讲评课都有联系。不过,在传统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习题训练的效果[1-3]。
例如,在学校课堂的习题教学中,教师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程度、进度,很难实现个性化教学,尤其是其教学和组织形式可能不适应中等学生。比如,在作业训练、试卷讲评课中,一般是让学生完整地完成全部作业或整张试卷后,教师才对疑难问题进行讲解,而对于学困生和中等生而言,他们在解题过程中往往并不顺利,会有较多困难,一则会花费学生很多时间,二则遇到困难如果不能及时解答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自我效能感。
在传统的一对一辅导中虽然可以照顾到单个学生的程度,但是对于中等生的教学效率往往很低,一节课讲解不了几道题目,并且师生互动不密切、不深入,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因此,一些学生感到教学内容不丰富、进步不大、成就感差、满意度低。
本研究试图针对中等生的一对一辅导在教学内容选择、教学与指导方式上进行改革,希望对学生有更大的帮助。
2 研究的设计
2.1 研究目的与待答问题
在一对一辅导中,针对中等生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习题训练的有效性?
2.2 研究对象
实践过程中共辅导2名初三学生 (小段同学,女生;小飞同学,男生。两人分别来自本地较好的两所中学),两人的物理成绩和基础知识理解情况都很一般,平时成绩在35~40分(物理满分为70分),属于班级里的中等生。学生每周来辅导一次课,一次2个小时,共计进行了3个月(从3月初到5月底),两人分别接受物理辅导13次、11次。(说明:两名学生同时也采用同样的教学模式接受数学辅导,分别达到13次、11次,数学也有明显进步,由于本文主要以物理辅导为例,故此对数学辅导情况不详细论述)。
2.3 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4]进行实践和总结。
首先,我们在亲自辅导初三中等生的过程中观察学生的特点,几个任课教师和项目负责人(3~4人)不断商量,凭经验寻找可行的方法,同时阅读文献、了解相关研究的经验和成果,提出了教学策略的设想,我们称其为“深度陪伴式习题训练模式”。
然后,在征得家长和学生同意的情况下,开始在物理(和数学)辅导中使用我们的方法;在辅导的过程中敏感地察觉教学效果,记录发现的问题,并不断商量改进、逐一解决,然后继续实践,直到方法可行、有效为止。
然后,以学习成绩和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品质特点为因变量对教学效果进行系统的评价。
最后,系统总结我们在实施过程中遭遇的具体困难和解决办法,总结出“深度陪伴式习题训练模式”,并从理论上分析、概括其特点和作用机制。
3 研究的发现
3.1 实践中遭遇的具体困难和解决办法
(1)习题训练的教学内容如何确定?
关于习题的来源、容量和难度,我们的考虑和做法是:
我们选择近三年的河南省中考卷和当地几个名校的模拟卷,因为这些试卷编制质量高,没有偏题、怪题;同时,练习这些试卷也有利于学生熟悉中考的特点和要求,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由于学生学习程度中等,存在大量的薄弱知识点,解答和讲评习题都需要花费较多时间,无法完成一套试卷。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将一套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中考试题的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第二部分为实验探究题和综合应用题,辅导前期每次课(2小时)做一部分,到了后期,学生有了进步之后争取做完整的一套试卷。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此法可行。
(2)如何解答学生在学校的疑难问题?
课外辅导应该与学校教育相配合,发挥合力的作用。我们鼓励学生做个有心人,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为此我们鼓励学生把学校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困难记录下来,我们在辅导学生时帮助解决,此为“答疑”,这也是一对一辅导应有之意。不过,如何协调“答疑”活动与我们安排的习题训练活动呢?
开始时我们是先回答学生在学校遇到的疑难问题,但是发现这件事情比较费时间,因为刚刚拿到学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和习题,教师需要时间来理解、解答、讲解;后来改为学生先把学校的疑难问题提交给教师,然后学生先进行我们准备的习题训练,同时教师分出一部分精力或者由助理教师来准备这些疑难问题的解答,在辅导课的最后留出时间来予以解答,结果发现此方法可行。
(3)如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般的家教都会认为,给学生讲几道题很简单,不需要备课。这是错误的,任何教学活动都应该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严肃认真的活动。
对于习题训练,教师必须课前充分备课。教师要精选习题和教学内容;提前亲自解答每一道题目,分析题目特点,确定重点知识的典型习题;预计学生可能出现困难的难点习题,预计学生的疑惑点或错误点,对不同特点的习题进行区别对待,设计教学方法。教师要挖掘习题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综合发展的教育价值,确定教学目标。
课前充分备课、全面规划,可以提高习题训练的针对性,提升习题训练的价值。
(4)如何提高效率?
在学生独立解题时限定时间,3分钟做不出来就停止,由教师进行提示、指导和讲解等辅助活动,然后学生再次独立解答。
在习题讲评阶段,对不同特点的题目区别对待(详见下文)。例如,如果学生做题正确、思路清楚,就简单讲评、一带而过;而对于学生的错题和涉及到重难点知识的典型习题则细致讲评并进行书面总结。
(5)习题训练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如何处理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很多情况下,教师和学生都认为解题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会这几道题目,解答出来了就是学会了、就达到教学的目的了,在最后小结阶段不知道总结什么,更没有教学目标的意识,导致学生没有明确的结果和目标意识,为了解题而解题。
我们认为,解题本身不是目的或者不是全部的目的,解题只是一个载体,它具有教学功能和诊断功能。具体来说,我们认为习题训练的教学目标是:
①发展学生的解题思维、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具体包括学会审题、能够结合题目和所学知识寻找解题思路、能够规范作答、能够自己检查识别错误四个方面;
②识别并加深理解习题背后的考点,分析该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的关系,建立知识结构;
③熟悉习题的特点和类型,学会应用相关知识解题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④不断总结该类型习题的常见错误;
⑤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在相关学科知识的理解、解题方法和学习习惯上的优劣,不断改进,建立自信。
把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具体过程上升、提炼到教学目标的高度来把握,注意沉淀教学的成果,就容易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6)学生解题过程中教师做什么?
很多情况下,如果学生解题比较费时,教师往往不会一直陪伴,可能会走开去做别的教学活动,这样就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感受。
我们提出了深度陪伴的教学思想,师生互动更紧密。当学生解题时,教师坐在学生旁边陪同学生解题,不露痕迹地、密切地观察和了解学生解题过程中的特点,准确研究和记录学情。这样做的目的,一则给学生心理慰藉和心理支持,二则便于教师了解学情,及时调控教学,因材施教。
例如,在一次辅导中,教师记录了学生每一道题目的解题情况,本文选择两个展示如下:
【例1】第1题解答情况记录:学生用时1分钟,解答正确。学生识别出了考点:声音的传播是以空气为介质,声音高亢是形容声音的音调。教师补充、提示学生辨析题目中音调与响度的区别。
【例2】第10题:3分钟内未解决,总用时12分钟。学生思考了3分钟,一直在纠结到底选哪个答案,无法判断。
老师辅导:这道题是不是有点难度呀?你现在可以得到什么条件呢?你现在卡到哪一个选项了呢?
学生:“运动员跑步到达终点但不能立刻停下来,说明他有惯性”,这句话是对的呀,为什么这个选项不对呢?
老师:咱们一再强调审题要认真,你再认真读一遍这个选项。
学生:“在1000 m赛跑中,小明到达终点但不能立刻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
老师:注意到了吗?最后一句话是怎么说的呢?
学生:题目上说“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哦,我知道了,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
老师:没错!惯性不是力,我们只能说人具有惯性,但不能说人受到惯性的作用,这是一个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你可要辨析清楚呀!
【案例解析】教师观察和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独立解题所用时间长短,是否正确;在互动讲解环节学生是否能够说出该题目背后的考点,学生的解题思路,教师补充讲解的主要内容要点等。本次课之后学生会把这些记录单带走,便于其课后复习巩固。
【效果分析】由于记录内容全面、便于学生认识自己的情况,所以学生认为对自己帮助很大,对教师的认真、敬业及专业性很认同、很感动、很满意。
3.2 深度陪伴式习题训练模式的内涵
该模式包括两种课型或者两种教学活动类型,一种是“研习课”,第二种是“限时训练课”。
总体规划是:首先进行2~3次研习课,意在以解题为载体及时查漏补缺;然后进行1次限时训练课,其意图包括:①用于检测学生这段时间的学习效果如何;②提高解题速度和解题时的专注度,逐步对接中考要求。如此循环,在研习课和限时训练课中发现学生在知识理解、解题思维、学习习惯中的问题和缺漏后,结合当时的题目直接进行补充讲解,如果有较大的缺陷,可以设计专题内容进行讲解,弥补学生的缺漏。
下边分别介绍两种课型的模式。第一种课型“研习课”的教学流程是:
(1)首先是复习回顾,用时3~5分钟。
在简单寒暄、暖场之后,学生把近期在学校学习和家庭作业中遇到和记录的困难提交给教师,由教师做准备并于本次课后期讲解;然后,学生拿出上一次辅导时的重难点清单进行复习回顾,教师抽查。
其目的,一则让学生复习巩固相关内容,二则督促学生养成勤复习的习惯。
(2)然后是研习课,大约90分钟。
教师准备一套试卷作为学生习题训练的内容 (或者在辅导的前期学生习题解答不熟练时,教师可以把一套试卷分为两半,每次研习一半内容)。其过程包括:
①学生独立解题
首先是学生依次解答每一道题目,教师在旁边陪同,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解题情况。
②师生互动解析习题
在学生解答出每一道小题目之后,师生互动解析该题目。这里分为几种情况:
第一种,如果学生3分钟内能够解答出来,要求学生向教师说明解题思路,教师稍加补充即可。
第二种,如果超过3分钟解答不出来,就暂停解题,教师要求学生说明自己对题意、解题思路、卡壳之处的认识,教师提示、引导,或者讲解,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由学生再次作答。
第三种,如果学生解答出来,但是结果错误,则教师口头或书面呈现自己的解题思路,学生观察、比较,自己找出问题所在,再次作答。
如此循环,直到解答、讲解完所有习题。
③小结与沉淀,用时5~10分钟
解答、讲评完每一道习题之后是小结阶段。
首先,师生一起对学生整体的得分情况进行统计,让其客观认识自己,如自己的得分情况、解题速度和质量相对于中考要求的差距,以及自己的进步情况。在反馈和评价时主要强调学生的努力、进步等积极表现,予以激励。
其次,教师组织学生回顾解答过的题目,回想一下习题内容、考点、解题思路等,特别针对两种情况进行书面总结:
第一种,对于重点知识相关的典型习题,教师组织学生在笔记本上书面进行解析,包括该习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或考点、该习题的类型特点、该习题的解题思路、常见错误等四个方面。
第二种,对于学生做错的习题,师生一起总结出错在哪里、错误原因、正确的解答过程,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横向联系、习题归类与辨析。在解答了一定量的习题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对做过的习题(包括本套试卷与近期做过的其他习题)进行横向联系,把考点、习题类型与解题思路相同或相近、不同且易于混淆的习题进行比较,提升解题思维的层次。学生把这些信息简要地记录在笔记本上。很多有经验的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新课教学时要避免让学生把习题过早归类,以防止学生看到题目就不假思索地套用相关类型的套路解题,而应该鼓励学生对每一道习题都当作全新的题目进行独立分析解答。但是,在进行了一定量的习题训练之后,尤其是考试前还是应该把习题进行横向联系、进行归类和辨析。
最后,留下2~3分钟时间让学生独自思考消化、记忆小结的内容,教师进行抽查。
概言之,每一道题目的训练和指导过程都是:学生独立解题,教师陪伴解题并观察学情;师生互动解析习题,并总结整理解题情况。
④家庭作业
结束时,学生要把本次课书面总结的内容要点清单带走,回家及时复习巩固,下次课带过来用于课前的复习巩固。
(3)最后是“答疑”活动,用时 10~15 分钟
在辅导的最后阶段,照应开头、解答学生课前提交给教师的学校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并积极评价,鼓励学生平时注意积累学习疑问、尝试独立解决。
第二种课型或教学活动是“限时训练课”,其教学流程是:
(1)学生独立解题(用时20分钟)。
首先,是20分钟的限时训练。学生快速解题,看学生在20分钟内可以解决多少道题目、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教师在此期间要和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让学生知道有人在陪伴着他,在心理上给予慰藉。同时,教师在旁边观察、记录学生的解题情况。
(2)师生互动解析习题。
20分钟后,暂停答题,师生一起检查学生解答是否正确并讲评。此环节的讲评模式与“研习课”相同(如前所述)。
然后,是下一个“20分钟限时训练”“习题解析”的循环,直到解答完试卷习题。
(3)小结与沉淀,用时 5~10 分钟。
此环节的实施模式与“研习课”相同(如前所述)。
(4)家庭作业。
此环节的实施模式与“研习课”相同(如前所述)。
3.3 深度陪伴式习题训练模式的特点与创新性
(1)深度陪伴:教师在整个过程中都陪同学生一起解题。
(2)注意分析学情:教师要观察学生的解题情况,发现学生的优点和困难,并反馈给学生。例如,列出错误习题的相关清单,交给学生回去复习,并在后续教学过程中督促改进、一抓到底。
(3)逐步对接中考:教学内容上选择中考真题或中考模拟题。
(4)重视备课、明确教学目标:教师高度重视备课、做好教学准备。要确定教什么、怎么教,要确定重难点,预估学生可能的困难;还要超越习题具体内容来确定教学目标。
(5)限时解题、提高效率:每一道题目都限时作答,超过3分钟就停止,迫使学生提神、专注、发挥潜能。
(6)及时讲评:每一道题目作答之后立刻进行讲解、辨析。
(7)及时总结、提升认识:总结每道习题的考点、类型、解题思路,把相近或易于混淆的习题进行比较和辨析,提高认识水平;并督促学生复习巩固,一点点积累经验,稳步提高。
3.4 效果检验
以学习成绩和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品质为因变量,发现:采用一对一深度陪伴式习题训练模式,经过3个月的辅导,两位学生在物理成绩、审题及解题时的专注度和解题速度、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均有提高,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也大有改善。
(1)学习成绩的提高
小段同学2019年3月2日开始接受辅导,当时她的物理成绩是40分(满分为70分),属于中等水平,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在考试时碰到一时不会的题目就急躁,不知如何下手。辅导以来,小段同学在学校有两次大型考试,第一次模拟考试中她的成绩为45分,虽然分数提升不多,但在班级内的排名有较大提升;第二次模拟考试中她的成绩是50分,学生自己比较满意;此外,在学校多次的小测验中都是50分以上,学生有把握在中招考试时取得55分的成绩。
小飞同学2019年3月10日开始接受辅导,当时他的物理成绩为35分,基础知识缺漏比较多,对物理有点抵触,觉得自己学不会,有时候看题都看不懂。小飞同学在学校第一次模拟考试中,物理取得了51分的成绩,当时他很惊讶,因为他没想到自己可以进步这么快;第二次模拟考试中他的成绩是63分;此外,学校多次的小测验成绩都是57分左右。
(2)学习品质的改善
在学习过程中,小段同学在控制自己情绪方面有较大增强,限时训练时,碰到不会的题目,知道重新审题,去寻找自己遗漏的条件,不像以前一样只知道急躁;对于自己的错题,她能够学会接受暂时的挫折,而且认真去总结自己错误的原因,不再像以前那样急躁、找理由为自己的错误辩解,这也是学生心态稳定、自信的表现。
小飞同学在刚开始辅导时,一次课只能进行一轮的20分钟限时训练,基本上每道题都需要老师讲解。但是在4次辅导之后,一次课至少可以进行两轮的限时训练,每次课可以完成一整套中考物理试卷及其讲评,解题速度大大提升。小飞同学在自我评价时说“现在读题、审题的质量有提高,绝大多数题目都会有解题的思路了”。由于学生成绩稳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信心明显增强。
4 结论与意义
本文提出并实践检验了深度陪伴式习题训练模式,它包括两课型、四步骤。经实践检验发现,其对于物理中等生具有可行性,在学生成绩、解题时的专注度和速度、解题思维的质量等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针对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和不同程度的学生对象而言,本文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和局限性,特作出说明:
本文所提出的深度陪伴式习题训练模式是在一对一习题辅导的教学组织形式下总结的,不过,它的一些思想和做法对于教师在班级授课制下的习题教学或习题训练指导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另外,它对家长辅导自己孩子作业也有借鉴意义,即便家长不能够辅导学科知识,家长也可以借鉴这里提出的深度陪伴的思想陪伴孩子的学习过程,家长可以做的事情仍然很多,也很有价值,如帮助记录孩子学习具体内容的时间,作为听众让孩子给自己讲解学习内容,鼓励孩子做个有心人、自己总结学习中的困难、列出清单,以便于及时请教学校老师。
本文的方法是针对中等生提出并做了实践检验,对于学困生,此法可能不完全适合、需要一定的改造,因为他们的知识基础弱,需要讲评的内容多,效率不高;对于学优生,此法可能不适用,因为他们知识基础好,可以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或者只需要针对性解决其具体困难即可,不必密切关注、形影不离的深度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