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使用夏季常用中成药也需“辨证”

2019-01-13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王国玮

保健医苑 2019年6期
关键词:辨证藿香肠炎

◎文/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 王国玮

夏天到了,炎热的天气,早晚温度的反差,雷雨交加的潮湿,这一切都是夏季常见病的高发原因,也使夏季常用药的代表——藿香正气和十滴水用量大幅增加。然而,“藿香正气”和“十滴水”在使用时同样需要辨证施治,做到因人、因时、因地、因病用药。

一位李先生,患了“感冒”,流涕、鼻塞、咽痛、咳嗽、不烧。同事就劝他说:这是“热伤风”,因为是在夏天,所以就应服藿香正气。服药三天,还未见效,随后到医院就诊。 医生说,这是风寒感冒,根据病史是入夜睡觉着凉所致,暑湿之证不明显,而且也没有胃肠症状,治疗应以疏风散寒为主,所以用藿香正气效果不好。

藿香正气出自中医名著《和剂局方》,主要成分有藿香、苏叶、陈皮、厚朴、法半夏、苍术、大腹皮、甘草等;功能是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主治内伤湿滞、外感风寒引起的暑湿感冒症状为主的头痛、身倦、畏寒、脘腹胀痛、呕吐泄泻。在日常使用中,藿香正气有水、丸、散、软胶囊四种。藿香正气水多用于暑天感寒,或伤湿所引起的泄泻、腹痛、呕吐症最为相宜,还可用于预防中暑;藿香正气丸治疗胃肠型感冒、急性胃炎、急性肠炎等属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者;藿香正气散治疗非特异性急性肠炎和流行性感冒,针对全身不适、发热恶寒、胃脘不舒、呕吐腹泻等症状;藿香正气软胶囊最为常用,主治暑湿感冒、头痛、身重、胸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恶寒发热者。

使用藿香正气时,饮食宜清淡,服药期间也不宜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对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均应根据个人体质不同用量不同。而藿香正气在夏末秋初时,症状相符者同样可以使用。南方、北方使用藿香正气应有一定区别,南方更为相宜。因为南方湿气较北方重,使用时还应配合祛湿的办法,如采用食疗,用薏米粥即可;而北方热气比湿气重,所以北方的暑湿感冒热重的多,故而应加清热之药配合治疗,如感冒清热冲剂等效果更好。

十滴水(救急十滴水)出自《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属于经验方。主要成分有大黄、生姜(鲜)、丁香、辣椒、樟脑、薄荷冰等;功能是祛暑、散寒、健胃;主治因中暑引起的恶心、呕吐、腹痛、泄泻及胃肠不适等症;除治疗中暑所致的以上病症外,外擦治疗痱子也有良好的效果。

藿香正气和十滴水均为夏季的常用药,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不好区分。其实,藿香正气以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为主,用于治疗暑湿感冒的头痛、身倦、畏寒、脘腹胀痛、呕吐、泄泻等;十滴水以祛暑、散寒、健胃为主,用于治疗中暑所致的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等症状。

还有几种常用的中成药可以选择:

风油精:气味文雅舒适,清香芬芳而持久。可预防和治疗伤风感冒、头痛、牙痛、晕船、晕车、水火烫伤、蚊虫叮咬等。口服每次加入温开水调服,外擦适量。

黄连素片: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作用。适用于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等引起的肠炎、痢疾,还可治心律失常等,成人每次0.4~0.6克,儿童酌减。

人丹:由薄荷脑、冰片、丁香、儿茶及芳香健胃药等制成,有祛风、理气、生津、健胃的作用。适用于消化不良、不欲饮食、晕船、晕车、恶心呕吐以及因气候闷热所引起的不适。需要以4~8粒,吞服含服均可。

穿心莲片:有清热、消炎、解毒的作用。用于感冒、扁桃体炎、咽喉炎、肠炎、痢疾、尿路感染、痛疖疮疡等。成人口服每次5片,一日3~4次。

清凉油:内含樟脑、薄荷油、桉叶油、桂皮油等。头痛头晕时,取少量涂于印堂和太阳穴处,能提神醒脑,给人以凉爽、舒适之感,蚊虫叮咬、皮肤瘙痒或者轻微的烧伤、烫伤时,取少量涂于患处,能活血消肿、镇痛止痒。

六神丸: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主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及疖痛肿等。

总之,藿香正气和十滴水等中成药为夏季人们的常用药,在使用时要加以区别,辨证施治,才能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

猜你喜欢

辨证藿香肠炎
中暑后别乱喝藿香正气水
藿香
有口臭用藿香煎汤漱口
冬季鸡肠炎易发 科学防治有方法
有口臭用藿香煎汤漱口
肠炎的症状有哪些
感染性肠炎如何应对
肠炎是如何引起的、生活中该注意什么?
张琦教授临证思维探析
文渊阁《四库全书》明人别集卷首提要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