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馆服务“精准扶贫”思路、方法与途径

2019-01-13董山

魅力中国 2019年28期
关键词:文化馆精准扶贫贫困地区

董山

(南陵县文化馆,安徽 南陵 242400)

精准扶贫涉及到的范围较为广泛,其中以文化扶贫促进扶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经途径,同时也是完善文化民生、确保群众文化权益的基本内容。故此,本文立足于研发文化精品项目,加强人才培养,完善联动机制,进而对文化馆服务资源进行深入挖掘,探索出文化服务精神扶贫的好方法、好途径等,进而激活贫困地区文化建设内在动力,促进公共文化的长远发展。

一、“文化扶贫”面临的挑战与困境

这几年,我国高度重视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持续促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处于此种社会环境下,为充分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则应该深化文化层面的“精准扶贫”,在财政投资、受益人群、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辐射地域等层面上,提升扶贫质量。但是,在我国一些城乡、区域以及不同群众之间,公共文化服务仍然存在极大差异,如公共文化资源分配不均问题显著,文化扶贫项目成效难以实现预期效益。究其原因便在于采取粗放式文化扶贫模式,并未实现文化精准扶贫。具体表现有:

其一,并未精准识别到贫困地区的文化需求。在现实情况中,对于扶贫的地区、扶贫的形式都是由扶贫实施方决定的,并未以受助方的真实需求为依据,致使文化扶贫难以实现精准对接;其二,文化扶贫产品供给较为单一。一些地区的文化扶贫项目始终未取得显著成效,其原因便在于采取旧模式、旧方法的扶贫形式,难以充分满足贫困地区群众的公共文化需求;其三,文化扶贫缺少完善的运行机制。对于地区的文化扶贫来说,由于不同扶贫单位、不同部门、不同系统、不同行业之间的文化资源并未得到科学规划与合理整合,致使文化扶贫经常出现盲区,无法形成完善的对口帮扶机制,使得社会文化资源严重浪费。

二、探究文化馆服务“精准扶贫”思路、方法、途径

(一)创造多元化精品扶贫项目,丰富贫困地区群众精神生活

按照当前文化馆具备的业务职能,对于文化馆可以开展的文化扶贫项目主要包括:其一,组织惠民演出。文化馆应该以为农村与基层服务的基本核心,秉承着重心下移、资源下移的基本原则,在一些落后地区开展流动性的公共文化服务,如为贫困地区的群众开展文艺演出、楹联题写以及文化作品展示等。其二,积极开展文化讲座培训。文化馆应该以服务全民艺术、提升群众文化素质为目标,积极组织文化公益培训。例如,福建省曾经开展以基层文化工作者为培训对象的文化教育班,主要对缺少艺术教育资源的农村学校进行“艺术扶贫”。其三,开展志愿服务类项目。文化馆应该积极弘扬志愿服务,对特殊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多加关注,开展以助残、济老、扶贫为基本模式的公共文化服务。同时不断引进社会支援力量,建立健全扶贫队伍。

(二)加强公共文化艺术教育,提升贫困地区人口素质

首先,文化馆应该对农村基层文化工作者进行专业培训。文化馆可以邀请一些文化专家学者,为农村文化协管员、文化站站长等提供培训课程,课程项目包括:群众文化基础、农家书屋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战略、艺术专业技能、文化基础设施管理等。采取专家学者授课的模式,加强技能培训,引导基层文化工作者更熟悉当前的工作局势,进而拓展自身的工作思路,积极发挥农村文化建设的功能。其次,加强基层文化精英与非遗能人的文化教育培训。文化馆应该派遣一些文化专业骨干,亲自到贫苦地区对基层文化工作者采取“一对一”式培训方式,具体内容有:舞蹈培训、书画培训、美术培训以及器乐培训等,打造具有文化素养的职业基层文化队伍。同时,文化馆应该深入了解贫困地区的文化特色资源,建立以市场、产业等结合的文化艺术培训,积极发挥“非遗能人”的作用,促进非遗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最后,加强普通群众的艺术培训。若想进一步提升贫困地区人口的整体文化素养,则应该按照文化需求的不同开展多元化的文化公益培训。例如,开展“艺术扶贫”项目工程,文化馆到一些贫困小学开展艺术班教学,或者为孤寡老人进行文艺汇演等。

(三)精准挖掘贫困地区的文化资源,提升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

由于大多数贫困地区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缺少有利的区位,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等因素,导致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相对较差,无法提升自身的文化软实力。但是,殊不知这些贫困地区往往蕴藏着悠久的传统文化资源,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上占据着较大优势。故此,为了进一步挖掘地区的特色文化资源,文化服务以“输血模式”转变为“造血模式”,加大财政资金的补贴,完善文化服务培训机构,引进优质的乡土文化人才,合理分类非遗项目,整合传统手工技艺与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民间传统乐器、传统民族舞、传统曲艺、传统民俗等与旅游业相结合,进而实现“互联网+传统文化”的模式,促进贫困地区经济、文化的长远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古往今来,贫困都是阻碍社会前进与发展的重要难题,牵动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精神建设。文化扶贫作为一项繁琐而艰巨的工作任务,坚持“精准扶贫”是文化馆开展文化扶贫建设的基本路径,是集中力量对抗扶贫攻坚战的必要选择。故此,文化馆应该积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群文工作者积极作为,主动承担文化服务的责任与义务,探索出“精准扶贫”服务的新方法、新路径,为规范文化精准扶贫开辟新天地。

猜你喜欢

文化馆精准扶贫贫困地区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章堰文化馆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大爱有光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