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对民族歌剧《弄染之光》的认识

2019-01-13吴发健

魅力中国 2019年28期
关键词:信仰英雄舞台

吴发健

(安顺市文化馆,贵州 安顺 561000)

一、概述

(一)追寻光明是人在黑暗中的本能,正如大诗人顾城所言,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却用他寻找光明。而对于弄染而言,陆瑞光正是这一道光。

1935年的中国是一个黑暗的年代,陆瑞光独占山头,善其身,利其器,囤其粮,赡其眷,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山地王国,背负着父亲兄长的死亡同腐朽的政府抗争。

此时的陆瑞光是一方民族豪杰,也是王仲芳等军阀所忌惮的“山大王”。

然而身在乱世犹如风中颤枝,树欲静而风不止,独善其身始终难以换来真正的和平。红军进寨,带来了共产主义精神,这才是陆瑞光真正所向往的理想。自签订协议之时起,陆瑞光真正从一方民族豪杰转身成为乱世英雄。

因而,弄染之光是一部英雄史诗,更是一部英雄成长史,他记录着一位枭雄是如何因为承诺,信念,信仰而转变为英雄的。

二、现实意义

(一)一诺千金

2017年的中国,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碎片化的信息、虚拟中的对话,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岌岌可危。网络连接了所有人,也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不再值钱。欺诈,蒙骗遍地横行。因而一诺千金变得弥足珍贵。作为戏剧人,我们应该通过自己的手段唤醒人们对于诚信问题的重视。

(二)信仰

信仰的力量不在于祈祷之后愿望弄够一一实现,也不在于许愿过后可以获得功名利禄,而是在于敬畏之心。心存敬畏才知何事可为,何事不可。然而这正是现在中国所缺少的。没有敬畏之心,人便成为了金钱的奴隶,为了利益不择手段,没有敬畏之心,人便陷入了盲目的狂欢。

佛教国家的人是善良的,基督教国家的人是谦卑的,穆斯林国家的人是勤奋的,然而信仰包括却不局限于宗教。

人一旦有了信仰就不再是独一的个体,而成为了群体,成为了社会,成为了国家,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祖先智人能够战胜强大于自己数倍的尼安德特人。引用《人类简史》中的一句话“人类之所以能够存活至今,源于一个强大的集体想象,集体想象催生集体意志,而集体意志确立了人类的协作与共进。”

(三)抗争

中国的帝制持续了千年,家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的思想早已根深蒂固。北伐战争终结这一统治,因而国家陷入了空前的混乱,加之二战开始,日寇入侵,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早已内忧外患,满目疮痍。

马克思曾经说过,所为国家机器,其实质是统治阶级对于剥削阶级压榨的工具,此时的中国,正是三座大山压榨人民的工具。

而面对压迫,仕人选择见风使舵,军人选择服从天职,学生势单力薄……在偏远的山区却有着这样一群被称为夷人的百姓选择揭竿而起,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群人才使得星星之火得以燎原。

(四)最高任务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尼采提到所为艺术,是古希腊两者中精神的集合与体现:一则是酒神精神,象征着娱乐与狂欢,一则是日神精神,象征着理性与哲思。在泛娱乐化的今天,人们不再崇拜英雄智人,而是美女帅哥,人们不再相信理想,而是积极的面对现实,高雅艺术被人诟病为不接地气,理性的哲思被人误解为不面对现实。

这是一个酒神精神泛滥的时代,而正如尼采所预言的,这个时代将会娱乐至死。

歌舞升平的背后充斥着种种世人所不愿面对的矛盾,而究其根本就是信仰的缺失,信念的缺乏,信任的沦丧。作为舞台工作者,我们有义务通过自己的文艺作品唤醒已经沉睡的日神。

三、关于文本

艺术往往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从文本的字里行间中作者都在践行着这一理论。剧本的文字生活生动,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而在唱词方面又具有诗意,行文流畅,是一场诗意与现实结合的文字盛宴。

作者在《弄染之光》中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在风云变幻的年代,一位拥兵自重的布依族英雄成为为国捐躯为信仰捐躯的中华民族英雄的历程。

生活永远比戏更加精彩,作者大量取材于历史史实,使得文字因为有现实积淀作为根基而得以更大程度的延宕。在作者的笔下,陆瑞光不单单只是布依族的英雄,更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他的信仰与坚守的承诺将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成为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中流砥柱。

因此,在对于文本的表现方面,应当恪守作者所思,所想,所言,做到语言的生活化,同时严格遵守作者对于全剧结构的逻辑性,以展现英雄成长的史诗气概。

关于舞台美术

贵州,地处中国西南,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舞台美术是观众对于一部戏剧最先入为主的理解,也是最直观最强烈的冲击,因而在舞台美术方面应当尽可能的体现贵州的地缘特色。

喀斯特地貌的石山,石柱,石林,板岩建造的石墙,石瓦,石屋;配合上郁郁葱葱的森林,形成了贵州独特的视觉符号。

舞美的本质在于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无限的可能性,而该可能性源于人类脑中对于美的想象。因而在排练过程中,将因为演员的诠释而展现出无限的可能性。

本次舞台呈现打算基于现实元素为基础,对于地域特色进行诗意表达,因而形成虚实结合之景。弄染的山寨,六马的丛林,贵阳的刑场将通过元素的提取及观众的想象在舞台上进行全方位虚实结合的体现。

关于人物

诚如莎翁所述,人类是万灵之长,是宇宙的精华,而作为一部戏剧作品往往真正感动观众的并不是剧情之曲折,场景之丰富,音乐之悦耳,而在于人,在于人物。本剧中涉及到大量的历史人物及史实,因此对于演员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声台形表,更重要的是对于人物的理解以及历史史实的认知,从而能更加完美的将历史中真正存在过的这些人物进一步的搬上舞台。

演员应当从人物的外部行动出发,以其为依据,对于人物的语言,形象,行为等外部条件进行剖析,走进人物内心,在通过自身对于人物的理解有感而发展现出“人物”的“人样”,而非对于历史史实人物的机械化模仿,或者对于艺术加工的脱离现实的体现。

猜你喜欢

信仰英雄舞台
英雄犬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论信仰
铁的信仰
重走英雄路
绛红英雄谱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