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的文学性、文化性与英美文学教学

2019-01-13李曦

魅力中国 2019年28期
关键词:文学性文学小说

李曦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在当今世界的英美文教学中,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都采用的是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小说教学来说,它可能受到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从而使得教师不能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有些老师只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讲解。但是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情况,因此不能以一概十,这样,老师们就引进了电影教学,这种电影就是根据小说改编而成,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帮助了老师们的教学。当前许多国家的高校已经开展了电影这门课程,一些著名的院校还开展了三个以上有关文化与电影的课程,这些课程就属于英文类。

一、当前国内外电影英美文教学的现状

1990年左右,我国开展了影视传媒与文学文化的研究。但当时这种教学还存在着极大地问题,比如教师比较缺少电影的相关知识,也不了解叙事的功能,另外也缺乏对一些现象的研究,不能准确理解形象文化和文本文化,也不能知道电影的文化性和文学性的不同点。许多文学专业的老师有时在教电影文化时只是将电影放给学生看,让学生自己欣赏电影的艺术,这就只能让学生知道电影的人物及其他们之间的关系,对电影只能有一个比较肤浅的理解,不能让学生准确全面地理解艺术与语言艺术,更不能辨别它们之间的区别。这就误导了学生对视觉语言和文本语言叙事的不同点,不能让他们准确理解电影的文化性和文学性之间的关系。但是在近几十年,电影在学术界中作为一个艺术品而受到重视。当前人们划分好电影和不好电影的标准就是电影是否对小说有极大地改动,这就让国内外的老师有了讲课的标准。在我看来,如果仅仅讨论文学和影视教学的忠实性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样不能让人们准确理解电影和文学的区别,但是也不能只从文学的接受理论中解释,这就让忠实本身变得有问题。只有好的文学才能被广泛流传,读者的经验才能传递好的作品,文本的存在也就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和不同反应。美国著名学者曾经提到文本本身具有互动性和不确定性,由于文本存在着不确定性,这就让由小说改编的电影变成了人们的讨论点。这就给了老师们教学的建议,那就是让老师尽量引导学生解释自己看了小说后的感受,从而和电影进行比较,然后找出不同审美的情趣。在对学生进行电影和文学教学中,应该主要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反应,不能只停留在忠实这一特点上[1]。

二、在电影与文学作品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人们在教电影和文学作品时,应该让学生知道电影和小说的区别,小说主要是将一些事件表达出来,可以让读者培养自己的阅读个性,同时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来选择性地阅读,在这个过程中读者掌握一定的主动性。但是电影主要是将这些事件表现出来,是集体表现出来的,有一些事件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因此人们只能从电影上来了解时间,体会人物的性格,一些事件只能根据导演来指导。电影制作人往往会面对一系列的改编问题,他们会面对选择材料的问题,还应该考虑事件与人物的结合等问题。

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具体会有以下几点内容:

(一)电影并不能完全忠于小说,电影肯定会表现出与小说不同的特点。有一些电影并不能够完全表现出小说的文化特点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个好的导演往往是根据小说来改编自己,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应该将自己放到电影中,将自己比做电影中的人物。另外就算一些电影表现出了小说的清节,这也是表层意义上的表现,小说中的诗意不能被表现出来。

(二)电影中可能出现一些文学性的问题,也就是艺术的形式不同。这个文学性指的是不同作品的不同艺术形态,这个形态在电影和小说中是不同的,因为它们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这就让人们的审美标准变得不同。我们都知道艺术的形式不可以被复制,每一种形式都有它自己本身的价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性,让他们学会欣赏文学,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也就是在看完一篇文章后能够提出自己的思考,想它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的目标是什么,思考它的美是从哪里表达出来的。这就是说,好的小说比较重视人物的刻画以及情节的描写,应该注意人们的观看效果。从艺术上来说,电影和小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那就是小说本身属于描写的一种艺术,而电影注重表演属于表演艺术。人们在欣赏电影时有时会被一些情节而吸引,觉得自己就在电影中,许多观众不知道自己的这些感觉其实就是导演和演员合作表现出来的结果,一些人往往会忽略导演的作用。另外在读小说过程中,人们也往往会觉得自己就处在这个情节当中,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画面会让人难以忘记,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电影与小说的表现效果是不相同的[2]。

(三)文化问题,电影其实就是大众文化和一些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国著名学者曾经提到,当前的文化已经变成了视觉文化。一些管理人员根据人们的消费观念与感觉艺术来挣钱,让人们积极参与进来,增加人们的体验。不同的电影有不同的表现方法,另外在感情利用上它也比任何艺术都有吸引力。小说主要是通过文字来表现作者的情感,让人们学会认识事物,学会了解一些代表性的东西,主要是看人们的审美观与自己的经验。站在某个角度思考问题,我们发现,小说不光可以让人们体验其中一些情节,还给了人们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其中的问题,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回味其中的道理。电影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尽力在短时间内给人们极大的视觉冲击,让人们由电影产生对自己的看法,满足人们的心里欲望。这就让电影比小说更有发展意义,也就是说人们更偏向于视觉冲击,这种冲击也是明显的。但是电影和小说的存在互不干扰,它们可以一起存在。好的小说可以通过电影被人们熟知,有人论述数字媒体对人们的影响,发现一些信息先是经过网络传播,然后才是电视,最后才通过电影来传播[3]。

四、结语

当前的潮流就是以视觉文化作为传播途径,因此电影已经变成了英美文教学中。不可忽略的是,小说中的情节在电影中不可以容易地被复制出来,因此就存在着忠实性的问题,从而忽略了电影的艺术性,有些人说,电影比小说低,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电影根据小说来改变,其实电影表现地更加形象,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在课堂上老师就应该不断启发他们的表达能力。

猜你喜欢

文学性文学小说
我们需要文学
毛泽东诗词文学性英译研究
论《阿达拉》的宗教色彩及其文学性
《洛丽塔》与纳博科夫的“文学性”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卡勒与伊格尔顿的“文学性”理论对比研究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