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

2019-01-13周燕

魅力中国 2019年28期
关键词:德育文章探究

周燕

(重庆市开州区天和镇中心小学,重庆 开州 405400)

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将课堂上的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也需要将更多的德育理念渗透于学科当中。语文学科的性质及地位决定了教师需在教学中渗透这一理念,这也是语文教师应当但其的使命。以下笔者主要就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展开分析。

一、将德育教育渗透于字、词教学中

识字教学是小学课堂当中的一项基础内容,小学阶段,大约有2500个汉字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将德育教育渗透于字词的认识以及书写当中,学生们可以在观察与探究的同时了解字形与为人处世之间的联系,巧妙的将这两方面内容有机结合,有效激发其学生的学期兴趣,更进一步的探究字形与结构,从中体会为人之道。例如学习“孝”与“乳”字时,教师就给学生讲述以及“守孝悌”与“羊跪乳”的历史故事,带领他们分析“乳”与甲骨文为手抱着孩子进行哺育之形,之后在展开拓展教育,让学生们思考母亲的伟大。而“孝”字在金文当中,更蕴含着子女对长辈的敬爱。小篆中,孝字也蕴含着子女背着双亲,直观的体现了子女对父母的敬爱之意。通过这些字所展开的故事,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字形的认识,同时还可以渗透一定的思想教育,更好的将德育知识渗透在课堂当中。

二、立足文本,活用教材

小学语文文本当中所收录的文章大多都具备一定的思想性与文学性。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植根文本,通过词句的赏析来体会其中所蕴含的内容,更好的掌握文章所蕴含的中心思想与德育教育意义。笔者还记得曾经听过一节公开课,所讲授的是《军神》一文,教师先让学生们展开自主探究,之后以此为基础展开问题提问,选择班级的问题集中点--沃克医生为何要说碰到了会说话的一块钢板?为何要将军神的称号给予刘伯承?在课程的讲解环节,该教师引导学生们学习刘伯承拒绝注射麻醉剂,于手术之中却不发出呻吟,手术过程中以无比的坚强忍受巨痛等方面体会其意志品质。学生们在受到老师的启发后异口同声的感慨到,他真是为军神!

在进行《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把小女孩在喜庆节日时却赤着脚卖火柴,教师便可以以“大年夜”这一特殊的背景环境,利用故事的形式把主人公在该环境下赤脚卖火柴,之后擦燃火柴取暖产生美好环境最终在幻想中死去。通过对该文的学习,让学生们更深层的了解到资本主义社会中穷人们的遭遇。学习完毕后,还可以引导学生畅谈一下自己的信念都是怎么过的,讲述自己与家人团聚的场景等等。通过与现实生活的对比,更好的体会《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内涵,认识到自己所拥有的生活的美好。可以将以上的教育方式作为文章的基点,从而渗透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必须要具有一定的说教价值,足够吸引学生。如今社会发展形式不断变化,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时更应活学活用,这样才够用更好的彰显教育的活力。

三、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课本当中蕴含了丰富的德育素材,在实际课堂授课中,教师应结合教材,着眼于实际,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对其展开传统、爱国、理想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懂得为人处世之道,为今后构建出良好的品德机制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要以文本为根基。例如学习《妈妈的爱》一儿童诗,教师首先就可以对其中五个与妈妈共处的场景进行概括,由此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妈妈曾给予他们的关爱,从而更好的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伟大的母爱;之后的两节内容,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母爱,这对于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有着很大的帮助。在整个儿童诗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带孩子们对生活的场景进行回顾,并让他们尝试自主的展开诵读,体会文章。在诵读的过程中要带有感情的对文章进行品味,在富有浓郁的爱的氛围里,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上应重视对儿童潜能的挖掘,将其内在的情感与理性能力到处,将德育理念渗透于日常教学当中,利用学生们所熟悉的形式展开练习,使其更好的体会其中的内涵,并通过自主探究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传道受业的目标。并通过德育教育在教学各环节的渗透,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情操水平。

猜你喜欢

德育文章探究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放屁文章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