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生活元素促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索

2019-01-13孙文卿

魅力中国 2019年28期
关键词:应用题数学知识生活

孙文卿

(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第四小学,河北 张家口 076250)

小学数学新课标倡导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心去亲自体会应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成就感,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有效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万全区第四小学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就生活元素的挖掘和在高效课堂构建应用策略谈几点体会。

一、利用生活元素激发兴趣

(一)积累理财经验

不难发现,数学知识中富含生活元素。这些生活元素与我们密切相关、密不可分。因此,在教学前可引导学生搜集日常生活中的数学信息,这样不仅有助于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例如平时我们所说的“理财”经验,就与数学教学联系密切。在教学“利息”一节之前,我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走出学校深入生活:一是到学校附近的农商行存一次钱;二是调查一下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的年利率分别是多少。学生兴致勃勃、跃跃欲试,纷纷对即将要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后,他们或邀同学,或邀父母,或独立操作,兴致盎然的完成了这一特殊的作业。上课的时候,学生们纷纷带来了他们的发现:自己回家与父母以前的存单比较了一下,发现利率下调了;甚至还有同学告诉我他还计算了一下,发现存单上填写的本息合计少了,是不是银行弄错了……这样,既避免了利息的教学公式化,又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

深入社会,体验生活,就需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且与他们密不可分,这样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促进他们对生活元素的挖掘。比如让他们上学时估算一下从家到校需多少时间;商店购物估算一下要带多少钱才能把应购买的东西全部买回来;将你家中一个月的生活开支统计出来,制成你所擅长的统计图表,然后确定几个项目进行计算。这样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也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学生普遍学习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良好。

二、联系实际促进知识内化

(一)付诸于实践检验

数学来源于实践,且依靠实践进行验证。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具体地说,就是在教学新知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活动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沟通从具体的感性实践到抽象概括的道路,加深对新知的理解。例如在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时,我们可联系学生100米赛跑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因为路程一定,所以时间与速度成反比例,也就是说如果甲与乙的速度比是3:5,那么他们的时间比就是5:3;反之,如果两人都跑5分钟,这时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例,路程比等于速度比等于3:5.这样,学生能够在头脑中形成正反比例的直观表象,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积一定,成反比例;一个因数一定,成正比例”这一认识。

(二)注重于生活化应用

应用题教学重在“应用”,因此应用题训练必须着眼于“生活化”。即把应用题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懂得生活中的一般道理,再去理解数量关系,理解了的数量关系再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比如“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教学,可以通过多媒体创设一个“花卉市场”,动画出示“康乃馨3支12元,玫瑰4支20元,百合花5支40元。”问:如果各买8支,100元够吗?老师很想购买这些花,请你帮老师设计一个100元的买花方案。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高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它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掌握了技能,激发了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

三、结合实际提炼数学知识

虽言数学源于生活,但生活中有的事物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形,这就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从生活元素中去提炼数学知识,然后在回到书本上来。例如《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教学,笔者当时并没有完全照书上的例题去教,而是跳出了教材,到日常生活中寻找生活元素,并从生活元素与数学知识的关系中提炼数学知识:一是诠释何为“关系”。说说你与老师是什么关系?与同学,与父母,与哥姐,与爷爷奶奶等又是什么关系呢?首先让学生脑中对“关系”这个词有一个了解。二是猜老师的岁数。先猜猜老师是多少岁数?并在学生所猜的数字基础上同时告诉学生这是数量,比如加一个条件“增加3岁,那老师几岁呢?这也是一个数量,那大3岁是什么呢?引出是关系。三是猜扑克牌的张数,让学生猜猜教师手里有几张牌?同时告诉学生这是数量,添一个关系,比它多2张,那老师手里有几张?根据关系学生一下子就求出来了。

通过这三个环节的设计,学生知道了“告诉你一个数,要求另一个数,必须知道这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有了关系就可以求要求的数,这样对关系理解得就更透了。”接下来的新课,多媒体动画投影小白鸭、小灰鸭、小花鸭,分别为18只,24只,求小花鸭有多少只。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知道必须有关系才能求小花鸭。于是,课堂就沸腾起来了,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说出各种关系,学生自己编应用题自己解答。这样以关系为元素,把知识提炼出来将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再用生活经验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体现了教学的高效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挖掘身边的生活元素,注重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并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充分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所在,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体验数学的价值。

猜你喜欢

应用题数学知识生活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