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科学科学探究的教学策略探究
2019-01-13文扬
文扬
(贵州省遵义市文化小学,贵州 遵义 563100)
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其中涉及到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等学科知识,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简单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科学教学开始逐步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一、科学探究的内涵
科学探究是一种学习方法,指像科学家一样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基于科学探究的教学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直接将知识告知学生,再结合各种题目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形成知识的应用能力。而科学探究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建构深入的理解,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思想方法。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科学探究可以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思想方法,本质上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最能够促进学生终生发展的教学方法之一。目前,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是最基本的教学目标之一,教师需要利用各种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小学科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策略
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必须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支撑学生的探究过程,建构学生的探究方法。下面以《声音的产生》一节为例从三个方面探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策略。
(一)趣味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小学科学教材中每一节内容都是充满知识性的,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是,并不是每一节的教学内容都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学生不一定有学习的兴趣。此时,教师需要应用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最基本的方法是利用趣味问题进行引导。趣味问题能够将要探究的内容融入到一个开放性问题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寻找亮点,激情引趣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使他们学有动力。在平时的科学教学中,我很注重对学生作业的关注。发现不足是一方面,关注作文的闪光点更是我经常要做的一件事。有可取之处,我都会给予肯定、赞许和表扬,这样就会使学生对科学有了成就感,激发了他们继续学好科学的兴趣。闪光点的肯定,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满足和兴奋,身心愉悦,从而增加干劲,有了努力学习的冲劲。孔子说过,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旦学生对科学产生了浓厚了兴趣,他们就会主动地去学习和思考问题。
进行《声音的产生》教学时,可以利用实验加趣味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首先,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自然界中各种美妙的声音,教师提问:“这些声音都非常美妙,你们知道这些美妙的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学生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一句话将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发起来了。
(二)丰富资源支撑学生探究过程
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从大量原始信息中挖掘有用信息,再进行抽象加工的过程。因而,教师需要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原始信息。原始信息可以利用实验产生,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或者从书本中获取。有些资源还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处理,以利于教学应用。科学知识在我们的社会生产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教师要善于从日常生活、实际出发,正确选择利用生活中的鲜活素材,及时关注与科学有关的新闻事件,使学生感触生活与化学的紧密关系。
进行《声音的产生》教学时,可以提供给学生实验器材和视频资源来支撑学生的探究活动。实验器材包括手鼓、古琴、钢尺、水杯等,学生可以利用这些器材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研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学生甚至能够利用这些实验器材产生不同音色的声音,进行拓展性探究。视频资源是物体发声时的慢放,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声音是振动发出来的。因为有了足够的资源支撑,学生可以轻松地进入到教学内容的探究中去。
(三)有效指导建构学生探究方法
科学探究有一定的步骤,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需要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只有学生掌握了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才能够顺利地完成科学探究的过程。因而,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科学探究方法进行必要的指导。小学科学探究过程一般为: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实验验证—得到结论。
在《声音的产生》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科学探究的步骤要求学生研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教师先播放声音让学生猜想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教师可以让学生敲击手鼓,学生发现能够产生声音,但是手鼓无法拨动。学生认识到敲击和拨动只能让一些特定的物体发声。然后,让学生在手鼓上放上一些纸屑,学生敲打手鼓发出声音,纸屑跳动起来了,形象地反映了手鼓在振动。教师再播放古琴拨动时振动的慢放视频,学生很清楚地观察到了古琴发声时振动的场景。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建构起声音是振动产生的概念。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尽量让学生自己思考和讨论,教师只作一些必要的提示和指导。
(四)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模式改变了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虽然教师的话语权的一部分交给了学生,但是教师仍然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所在。教师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建立和谐融洽的合作学习环境。教师要在课堂纪律管理与课堂气氛活跃上找到尺度,在学生分组讨论的间隙适时、恰当地进行引导,管理学生讨论方向,讨论须围绕课堂内容进行,避免课堂沦为聊天会。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探究,对于部分重点难点问题,再由教师进行讲解、评价、突出,有目标,有重点,全面掌握,兼顾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与应用。
结束语:
总之,科学探究是个人发展的一项重要能力,在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可行的。教师需要利用引导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帮助学生建构起探究的步骤,最终实现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