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戏剧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2019-01-13向秀珍

魅力中国 2019年28期
关键词:戏剧教学法教学模式

向秀珍

(湖南省绥宁县长铺镇第三小学,湖南 绥宁 422600)

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当着重关注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度。由于小学生的各项能力较差,对世界缺乏认知,所以他们较容易被外界事物吸引注意力,教师想要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关注教学内容,无疑是极为艰难的。然而戏剧教学法的衍生使得这一难题变为了可能。

一、戏剧教学法概述

(一)戏剧教学法的含义

戏剧是近些年新提出的概念,它的含义随着地区的不同而不同,在我国流传较为广泛的定义为: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戏剧表演,从而实现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目的。因此,教师在应用戏剧教学法时,应当注意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切忌脱离教材,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戏剧教学法的目的。

(二)戏剧教学法的价值

教师利用戏剧开展教学工作,不仅能够让学生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古板课堂,而且还能够满足他们的素质教育,让他们在表演过程中健全自己的人格,实现全面发展。当前我国提倡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当以提升学生的全面能力作为根本,戏剧教学法能够有效实现这一目的,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传统教学模式下无法实现的目标。

二、小学戏剧教学存在的问题

戏剧教学法的衍生,为我国小学教育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戏剧教学法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激发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还能够让他们获得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应当重视戏剧教学法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并且不断改进教学工作。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戏剧教学法在我国小学教学中的应用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其中就包括缺乏教学规则,以及教学模式过于陈旧等。如何改进这些不足之处成为了教师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小学戏剧教学的对策

(一)确定主题,自主创编剧本

小学课程主要包含了诸多方面的内容。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要明确教学目标,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在充分了解当代小学生心理需求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主题,让学生通过查阅图书、网络媒介等手段提前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文化背景知识及如何创编剧本,明确学习任务。班级内通过自行分组、自选主题、自行组织与讨论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教师在讲述中华传统文化时,需注重学生发展的自主性,有效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可引导学生借鉴传说故事、历史典故、人物、事件等去创编相关人物剧本故事,如《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故事。

三国故事中的每个人物身上都有着显著的性格特征,关羽义薄云天、诸葛亮足智多谋、刘备重情贵义、董卓残暴不仁、曹操雄才大略……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的主题,例如,教师在讲述中华传统美德中“礼”的相关内容时,选取典型的戏剧性事件,可以让学生围绕“礼”这一主题对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进行剧本创编,在编排剧本时,将语文知识带入其中,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表达自己的想法,感悟剧本中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故事剧本创编促使学生体会中华传统美德中的礼贤下士、与人为善、君子怀德等品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

(二)课堂表演,师生探讨总结

学生通过前期的资料收集、剧本创编等准备工作,不仅巩固了基础知识,还能对戏剧理论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先播放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欣赏视频中人物的动作神态及语言表达,学习故事中人物的表演技巧及方式,观看完视频后,教师抽选部分小组,让小组成员自主选择扮演的角色进行课堂表演。例如,表演三顾茅庐时,学生要按戏剧表演的形式设置场景、分析人物特性、构建故事情节,在知晓所扮演的角色性格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个人情感通过演绎加强对传统文化“礼”的认识。在表演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肢体表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能够得以提升。

学生通过戏剧表演用肢体动作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表现出来,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演绎的角色对于语言、文化理解上的偏差,给予适当的指导,表演结束后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和评价,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学生主动参与表演,这与传统的教师讲述相比,更能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印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课后反思,感悟文化底蕴

在小学教学中,学生通过课堂上的戏剧表演、鉴赏、评论等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同伴协作意识。但在课堂教学环节,受时间因素的影响,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参与其中,所以还需学生通过课后的小组探讨,对课堂上的表演进行总结反思。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所学知识进一步理解,在戏剧教育活动中更好地诠释故事内容。在进行课后反思时,需要关注三个方面。第一,分析教育戏剧是否合适。对于教育戏剧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要根据是否达成教学目标探讨教材内容是否分析到位,选定的教育戏剧是否合适,是否贴合小学课程的具体内容。第二,关注教学过程。要分析课堂实践中各个教学环节的实施目标是否达成,教学各个环节的衔接是否合理,是否会影响教育戏剧的应用效果。第三,反思得失。对教育戏剧在小学教学中应用的过程进行全方位回顾,梳理存在的疏漏、失误之处,提出建议,确保教育戏剧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达到最佳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将戏剧有效融入到教学中,不仅提高学生表演能力,同时,还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应充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时,应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有效吸收教学内容。避免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无法真正融入教学氛围中。

猜你喜欢

戏剧教学法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有趣的戏剧课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戏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