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2019-01-13王忠书

魅力中国 2019年28期
关键词:名师课堂教学老师

王忠书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三板桥街道办事处新长宁小学,贵州 毕节 551700)

6月23日至25日,有幸参加了贵州省乡村名师张煜、王洪两个名师工作室在七星关区大银镇联合举办的“践行教学主张,引领教师成长”跨县区送教送培研训交流活动。这次活动,聆听了王洪名师《“三教”引领,浅析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和张煜名师《教学主张的生成》两个专题讲座。讲座中,王洪名师的“三教”理论——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张煜名师的课堂教学要具有“灵动”性——教师的灵和学生的动,两者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一定要教会学生灵活、准确的语言表达。就当时听了这点,在我的内心,当然认识到了课堂上要让学生学会表达的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但是具体做法,感觉依然还是糊里糊涂,不知从何着手。

25日下午,我听了蔡晓芳老师的《升和毫升》(学生为三年级)的数学课例展示。课上,师生间的对话给了我深深的思考:

师:同学们,我两只手上拿着的两个杯子,你们觉得哪个容积大?

生:(学生用手指着老师的左手)这边大。

师:“这边”是老师的哪一边?

生:左边。

师:谁的左边?

生:老师的左边。

师:什么大?

生:容积大。

师:那现在你能把答案连接起来,给大家重复一遍吗?请举手!

生:老师左手拿着的杯子容积大。

师:这是谁的感觉?

生:我的。

师:那你能再把它连起来说一遍吗?

生:我觉得老师左手拿着的这个杯子容积大。

师:这位同学,你真厉害,一下子就能把这个问题回答得这么清楚,太了不起啦!

生:谢谢老师!

以上对话的内容,在这堂课中不时情景再现,学生的说话在老师的点拔下越来越会说话,大部分的学生在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时,都会把回答的语言组织好再回答老师的问题,都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表扬,看他们脸上得意的神情,我的内心,似乎找到我寻觅以久的答案——这不就是教学生学会表达的鲜活的例子吗?这不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引导与学生动脑思考问题结合的示范吗?由此我再次从网络上查阅了关于吕传汉教授的“三教”教学理念,吕教授指出:“教师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展和内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认识,努力培育‘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他还强调要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思维发展,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最后,吕传汉教授对现场的研究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希望:希望同学们大胆尝试将“三教”教学理念应用于职业技术教育实践,积极探索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前沿问题。”而现在,张煜、王洪两位名师在“践行教学主张”专题活动中,更把“三教”理念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实践应用,给教师们的课堂教学研究注入了新的血液。下面就具体谈谈我对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说一说我的粗浅观点。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大胆地回答。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设置了具体的问题之后,就要让学生去表达,充分的表达自己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的观点和看法。教师不能在提出问题之后,担心学生回答不上问题,于是在学生短暂的沉默之后,把标准答案告知给学生。或者是学生回答得不理想,于是抢过学生的话,把标准填进学生的心灵。学生回答不了老师问题的时候,老师应该思考的是自己给学生的问题是不是方向大了,或者是偏了,或者是不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等,把大问题转小,把问题的方向明确,把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回答,好回答,回答好。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就是回答错了,也应该得到合适的表扬,比如表扬学生能够认真思考问题等,错了不置可否,或者是批评,就会不断打击学生回答的积极性,久之学生就干脆沉默,就算能回答也不答了。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问题的有效性。教师所提的问题,尽量要避免一些无效的提问,如“好不好、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的课堂问题。这样的问题在课堂中经常出现,学生不用考虑都会异口同声地高呼:“好!是——对——”在回答的过程中,还要拖着长长的尾音,从而导致了学生思维不集中,听到别的同学喊,他就跟风的情景不断出现在我们的课堂,最后学生就会懒得思维。充斥着这种声音的课堂,当然也是看似热闹,实则无效的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回答的完整性。教师要教会学生完整的表达,完整的表达又包含了多个层面。一是要让学生把回答的语言组织成一句完整的话来进行表达,不能教师提问说出了前半句或者部分,学生只是把后半部分或者是关键词给答出来就行,一定要让学生把问题的答案组织完整了再进行回答,反之,学生就会养成按老师尾巴、说话只能几个词来表达等低层次表达的习惯。二是学生的回答要有针对性,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的回答要能够根据教师的问题内容及所学知识,进行对应回答,而不能答非所言,言之无物、无事。三是学生回答的内容要具有逻辑性、连续性,教师要通过不断地提示,让学生的回答能够按照时间、空间、因果等关系,将答案完整的提炼出来,展示给听众。只有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反复的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训练,学生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中得到根本的提升。

总之,对于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不仅局限于语文学科的教学,其它所有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都要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作为最基本的学习能力来进行教育引导,只有这样,课堂教学的目标才能更快捷地达到,最终为学生的学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名师课堂教学老师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