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世纪英语教育的战略意义
2019-01-13刘文洋
刘文洋
(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一、近代外语教学的开端
经受了两次鸦片战争的打击和国内天平天国的起义,清政府在生存危机冲击下,终于不得不接受中西双方实力悬殊的事实,开始了西学之路。鉴于刻不容缓的外部形势的压力,洋务派中央代表恭亲王奕䜣不得不奏请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机构——京师同文馆,以免受制于人。1862年,奕䜣上《奏设同文馆折》述:“查咸丰十年(1860年)冬间,臣等于通筹善后章程内,以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性情,请饬广东、上海各督抚等,分派通解外国语言文字之人,携带各国书籍来京,选八旗中资质聪慧、年在十三四以下者,俾资学习。臣等行文两广总督巡抚派委教习,……广东则称无人可派,上海虽有其人而艺不甚精,价格过巨,未便饬令前来,……臣等伏思;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识其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各国均以重资凭请中国人讲解文义,而中国迄无咨送来京之人,不得不于外国中延访。旋据英国委妥玛言及该国包尔腾兼通汉文,暂可令充此席。……因于上月十五日先令挑定之学生十人来馆试行教习,并与委妥玛豫为言明,止学言语文字,不准传教。仍另请汉人徐树琳教习汉文,并令暗为稽案,即以此学为同文馆。[1]”由此可见,清政府终于迈出了近代教育的第一步——外语人才的培养。从奏折中能够看出,同文馆的建立主要还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封建阶级的统治,学习语言是为了培养能够胜任公职的封建皇廷的官员,是为了在同洋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不受欺蒙。并且,清廷对外籍教师充满戒备,让汉人教师对外籍教师进行督查,禁止其传教活动。虽然京师同文馆的建立是为了巩固清政府苟延残喘的统治,但它却开创了近代外语教育的先河,标志着中国近代外语教学的开端。
二、语言政策与国家兴衰
回首历史,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语言与国家有着不解之缘,强国的语言必然是强势的。历史的发展已经充分证明语言外交政策关系到国家的发展与兴衰。中国历朝的盛世时期大多实行开放的外交政策,汉唐繁华,曾将汉字传播到亚洲的韩国、日本、朝鲜等国。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致使中国一步一步走向衰落。沉浸在自我编制的天朝美梦中的清政府,由于担心反对势力里通敌国,禁止中国人教洋人汉语,粗暴地封杀西方文化的渗入,最终的结果是英国人冒着危险学习汉语,中国人不敢学习英语,中英外语学习态度的强烈反差导致清政府在后来的鸦片战争中根本不了解英国的任何军事信息,甚至不了解英国国家的基本信息,一败涂地,或者可以说双方对待外语的态度本身已经预示了战争的结局。一味想要保全统治的请政府在民族生存危机面前最终还是不得不被迫在国内开展外语教育。语言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违背了这个规律只能是本民族文化的停滞、落后直至消亡。外语学习与文化交流是国家强大的前提,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应从曾经的屈辱历史中吸取教训,不再重蹈覆辙。
三、新世纪英语教育的战略意义
历史的发展使得英语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势的语言,学习英语是中国与世界接轨的途径。并且即使是强势语言的国家,他们也开始认识到学习外语的重要性。进入21世纪,各国已经从战略高度看待语言,语言是政治博弈中举足轻重的筹码。一贯注重语言输出的英国,推出了新的“国家语言战略”,提出了“全民学外语,终身学外语”的口号,要求每个中小学生必须学习一门外语,以培养英国全体公民在全球化经济体系中的终身工作能力和竞争能力。英国外事服务语言中心开展84种语言培训,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语言中心每学期面向 1200名学员讲授52种语言[2]。全球范围内推行本国文化、意识形态的美国也认识到外语学习的重要地位,21世纪以来,美国先后高调出台了《国家外语能力行动倡议》、《国家安全语言计划》等一系列重大语言政策和举措,希望通过提高外语能力,使美国在全球化竞争中提高经济竞争力。更具深远意义的战略目标是:利用“语言武器”传达美国的意志,希望通过说“别国的话”来实现所谓“新帝国”的理想;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曾发布题为《面向全球领导力的教育:国际问题研究与外国语教育对美国经济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的报告,呼吁加强学生的外国语言文化教育。语言强国的外语战略计划足以证明全球化背景下语言的重要战略地位。中国尚不是语言强国,更应该注重外语教育,不能再犯曾经的历史错误,认为外语教育威胁到中华民族文化的言论本身就是对中国文化没有自信的表现。新世纪伴随着中国的复兴,我们更不能忽视英语学习,我们应该从战略高度看待外语教育的重要性,在新时代这个没有硝烟的新战场捍卫中华民族的尊严。
四、结语
21世纪中国的崛起是一个客观事实,从美国语言的战略重点即可以看出,美国将阿拉伯语、汉语、俄语、印地语和波斯语确定为“关键语言”,汉语是美国外语教育的重点,一方面反映出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戒备,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国家实力的提升。中国的地位与30年前迥然不同,中国已走出屈辱的历史,在吸取漠视外语学习的教训的同时,我们还应当注意到中国文化的传播,满足世界对中国的关注,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消除世界对中国的偏见与误解。语言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因此语言的传播是需要机遇的,历史总是给予强国更多语言传播的机会。中国目前经济实力的提升引发了世界对汉语的兴趣与需求,这也为中国语言文化传播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英语世界通用语的地位毋庸置疑,由此如何与时俱进,通过英语语言向世界传播中国的讯息、弘扬中国文化、提高国际影响力是新时代中国外语教育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