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经验和思考
2019-01-13王德鹏
王德鹏
(乌鲁木齐市亚心安疆保安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组织部门作为选人用人的职能部门,要站在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的高度,处理好年轻干部培养“收”与“放”关系,注重培养专业素养、担当素养、斗争素养和实干素养,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
一、年轻干部自我认知定位不准但可塑性强
大部分年轻干部成长经历单一,刚从学校毕业踏入职场,还未脱离“学生”心态,投入工作时不能积极转换身份,思维方式单一,处理工作关系简单粗暴,受到制度化管理、领导批评时心里承受能力差,与校园学习生活相比心理落差极大。
优点:新鲜血液初入职场,很多地方如同白纸,具有很强的培养性,且一般人对待第一份工作是具有独特情感的,正确引导后可塑性极强。
缺点:从头培养周期长,年轻干部耐受性差,因“心情不好”离职的现象普遍。
思考:针对此类高学历、年轻化的干部群体,要建立试用期考核和品格评定机制,选定较为年轻的、有职业素养、文化层次高的老员工统一做新人培训,积极引导帮助其迅速转换身份、适应工作环境、学习工作技能、融入企业文化制度体系,将其塑造成企业需要的、有精力、有拼劲、忠诚担当的生力军。
二、优秀年轻干部敢说敢做却资历不足,有事业心有闯劲却很难有发挥的平台
传统培养选拔干部的机制比较固化,在启用年轻干部上思想较为保守,选拔方式方法不够与时俱进。总用老经验对标新同志,总用工作职级来评定观点思路高下,总认为年轻人冲劲够但沉稳不足,做事不计后果所以挑不起重担,提拔任用往往按资历辈分决定,搞平衡安稳大于干事创业。
优点:谨慎保守,企业内部安稳团结和谐有序。
缺点:进取不足,干部队伍容易如一潭死水,波澜不惊。
思考:应该认真学习中央关于任用干部的重要会议和讲话精神,结合实际工作,分析企业生产经营现状,如需稳中求进则在任用年轻干部上谨慎保守一些;如生产经营困难,急需打开工作局面,则应大胆启用有性格有特点有能力的年轻干部,组织做其坚强后盾,用其攻坚克难、干事创业。
三、年轻干部个性鲜明有想法但与单位制度、传统“规矩”思维碰撞较大
优点:张扬个性、活泼可爱能给企业增加活力、年轻气息,能给企业带来新思维、新思路、新鲜事物,进而带动企业在创新改革、与时俱进上有新办法。
缺点:八零后、九零后年轻干部已经成为职场占比很大的中坚群体,他们和六零后七零后高管领导干部有明显的思维代沟,大部分屈从于生活压力服从管理,但内心深处不认可陈旧观念的管理模式和“规矩”,工作积极性、主观能动性自然无从谈起。
思考:一是要从思想政治教育上下功夫,培养年轻干部要注重党性原则,可以请党校教授讲党史,组织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年轻干部的政治觉悟和历史责任感。二是党组织要加强群众路线工作,定期召集年轻干部群体进行座谈调研,务实不务虚,谦虚不武断。要想创新改革,就要跟进时代潮流,党中央决策部署是大潮流,年轻一代的思维共性是关乎未来的小潮流,要结合实际,充分发动年轻干部主观能动性,让小潮流紧跟大潮流,创新开拓伟大事业。
四、发现选拔培养年轻优秀干部要“看实践、讲政治、有党性、守原则”
干部培养不是简单的事情,既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严格遵守组织选人程序、看重党性品格修养和责任担当,又要结合工作实际,充分调动发挥年轻干部的才华和冲劲干劲闯劲。一是坚持选拔培养提拔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岗位经验丰富的年轻干部。二是坚持选拔培养提拔有政治思想觉悟、坚守党性原则的年轻干部。三是坚持选拔培养提拔有知识有能力、有责任担当、敢作敢为、组织观念强的年轻干部。
五、要重才重智,但要德才兼备
近年来,有一大批中青年干部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他们多数都有较高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工作热情高、有朝气,思想敏捷,接受新生事物快,开拓进取精神比较强,在党的关怀和培养下,绝大多数同志都得到了锻炼,做出了成绩。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年轻干部队伍中,部分干部陷于事务工作中,忙于接待应酬,理想和信念淡化,政治责任感不强,忽视学习,导致了政治素质的降低。
六、落实实绩导向
打破论资排辈是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第一步,然而,论资排辈这种现象已经存在很久,论资排辈也并非某个人的主观臆想,而是约束条件下多数人的选择。因此,打破论资排辈,绝不可指望一蹴而就。对此,各级组织部门要充分履行好自身的职责,树起靠实绩进步的用人导向。对于工作年限较多但是业绩突出的年轻干部,要给予他们进一步施展才华的平台,此外,应该统筹考虑,通过制定科学的选拔机制,从制度上保证优秀年轻干部在论资排辈的大环境下脱颖而出。
结语
年轻干部是党执政兴国的新生力量和希望所在,是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抉择。各级组织部门应该给予培养年轻干部足够的重视,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培养年轻干部创造出良好的条件,及时解决培养他们时遇到的共性问题,为中国梦的顺利实现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