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2019-01-12王彦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短暂性氯吡脑缺血

王彦

(沈丘县中医院,河南 沈丘 46630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缺血性脑卒中常见危险因素,其主要是由于椎基底动脉与颈动脉出现供血不足,导致间断性、可逆性的神经功能障碍[1]。目前临床多采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该疾病,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已被临床所肯定,但部分患者经治疗后,仍反复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导致预后较差,甚至发展成脑梗死[2]。基于此,本研究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采用阿托伐他汀钙与氯吡格雷治疗,旨在探讨该治疗方式对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具体信息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82例,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21例,年龄42~66岁,平均(55.68±4.52)岁,合并症:高脂血症14例,高血压18例,高血糖9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22例,年龄48~67岁,平均(58.63±3.87)岁,合并症:高脂血症13例,高血压17例,高血糖11例。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符合《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2015》[3]内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标准;(2)ABCD2评分≥4分;(3)未存在自身免疫系统疾病;(4)未存在免疫缺陷或HIV阳性。排除标准:(1)患者伴有精神意识障碍疾病;(2)对本研究所用药物不耐受;(3)合并心功能、肾功能、肝功能等疾病;(4)合并恶性肿瘤疾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其中阿托伐他汀钙(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73328)1次/天,20毫克/次;阿司匹林(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013)1次/天,100毫克/次;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天津中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3071)1次/天,75毫克/次,两组患者共治疗2 w。

1.4 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治疗2 w后两组患者空腹状态下抽取其静脉血5 mL检测其血脂与血小板指标水平,其中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活化指标α-颗粒膜蛋白(CD63)、溶酶体膜蛋白(CD62P)以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χ2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血小板指标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63、CD62P以及PAC-1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脂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TG以及LDL-C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血小板指标对比

表2 两组血脂水平对比

3 讨 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流动力学以及微栓塞等有关,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有研究表明,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不能及时得到治疗,其患有脑梗死的几率为33.3%[4]。因此,如何予以患者安全、高效的药物治疗,延缓患者症状,控制患者疾病的发展是目前临床较为关注的问题。

LDL-C在血管壁内膜中沉积易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TC、TG水平升高易致血管内皮出现损伤、脱落,最终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创造病理基础,故控制血脂水平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阿托伐他汀钙是新型他汀类药物,其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促进血浆脂蛋白的调节,使血浆中胆固醇与脂蛋白水平降低,有效防止血栓形成,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症状[5]。另外,该药物是他汀类中所需药物剂量最小,作用最强的药物,其能同时使TC、TG以及LDL-C水平降低,HDL-C水平升高。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TC、TG以及LDL-C水平均较对照组低,说明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能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阿司匹林是一级抗血小板凝集药物,能抑制机体内血小板的前列素环氧酶,使血栓素A2的生成下降,阻止血小板聚集,从而减少血栓形成。氯吡格雷能选择性的抑制血小板受体与二磷酸腺苷的结合,抑制二磷酸腺苷受体介导的糖蛋白GPⅡH/Ⅲa复合物的活化,进而达到抑制血小板作用;另外,氯吡格雷还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能够稳定斑块,进而有效抑制缺血性脑缺血发作,预防脑卒中的发生[6-7]。而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能作用于不同的抑制血小板凝集环节,有一定的协同作用,故以上药物联合使用能有效发挥抗粥样斑块形成的作用,抑制血小板凝集,有效控制患者病情。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者CD63、CD62P以及PAC-1水平均较对照组低。由此可见,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使用能有效降低血小板活化,抑制血小板凝集。CD63、CD62P以及PAC-1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具有介导活化血小板的功能,当血管内皮或血小板被组胺、凝血酶以及氧自由基等物质刺激后,细胞浆内则释放CD62P;CD63的生物活性能与血小板活化以及信号传递有关;PAC-1是GPⅡb/Ⅲa复合物纤维蛋白原受体,是血小板活化的早期标志物,当机体内CD63、CD62P以及PAC-1水平升高时,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则升高,疾病就越严重,故临床检测上述指标能有效判断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为疾病预后提供重要依据[8]。

综上所述,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采用阿托伐他汀钙与氯吡格雷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减少粥样斑块形成,阻止血栓的形成,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控制患者病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短暂性氯吡脑缺血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尤瑞克林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8例临床效果观察
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
血必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
尤瑞克林联合法舒地尔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近期效果观察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