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公开课《分一分》为例浅谈培智学校《生活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和认识

2019-01-12冯夷平

魅力中国 2019年33期
关键词:学段公开课数学课程

冯夷平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特殊教育学校,山西 夏县 044400)

2016年12月14日,教育部出台实施了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我校作为培智类特教学校,为了更好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落实课程标准的理念,孙校长组织我校教师对《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学习、研讨及公开课的展示等培训活动,让学校教师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指导我校教师认真落实课程标准,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在进行课标学习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现在就以培训时我讲的一堂公开课《分一分》为例浅谈一下自己对《生活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和认识。

生活数学课程是培智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一般性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实用性和可接受性。生活数学课程的学习能帮助学生掌握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奠定重要的基础。

它的总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方面,这四个方面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生活数学课程分为三个学段目标,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及第三学段(7~9年级)。其中课程内容包括常见的量、数与运算、图形与几何、统计、综合与实践五大方面。

我讲的公开课《分一分》属于第一学段(1~3年级)中的综合与实践课。本节课的知识技能是在生活情境中,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标准,对事物做初步的分类。数学思考则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分类能力。问题解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操作去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则体现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乐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现就本节课上完后,结合课标点滴反思分享如下:

一、数学教学活动应充分采用多感官并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考

在设计《分一分》时,导入部分我通过提问:“在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分类的现象?”来引起学生的思考,然后通过课件,首先展示了全校学生的合影,当他们看到平时自己熟悉的伙伴出现在大屏幕上时,一个个特别兴奋,通过观看激发了学生兴趣,接着我又分别展示了一班、二班、四班的同学们的集体照,最后关注点落在了本班的学生合影上,他们从中间找到了自己,班里的女生张颖甚至害羞地低下了头。可以看出,他们确实有些小激动。随之自然地引入到了分类的主题上,分类现象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分班(一、二、三、四班)让同学们明白分类的目的,明白自己的位置。很自然地学生就联想到了学校里还分为男/女宿舍,男/女卫生间。思路打开之后,我接着在大屏幕上展示了超市、书店、垃圾桶等图片中出现的分类现象,让他们进一步了解了分类,同时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告诉他们在教室、校园里见了垃圾要随时捡起来并扔进分类垃圾桶里。通过大量图片的导入,引出分类的定义: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我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导课,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考,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满足学生的个别化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使得学生都能接受适合的数学教育,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我所教班级“幸福”三班共有学生13名,其中A类学生2名,B类学生2名,其余9名都是C类学生。在设计课堂活动时,第一个活动是创设情境,“老师开了一个小小文具店,但是现在东西都混在一起,杂乱无章,想找几个小帮手帮助老师”。在问到有谁愿意时,同学们开始都有些不敢上讲台,但是高梓航同学却很快地高高举起了手。说实话,他的表现当时让我很是惊喜,他是个重度智障的孩子,16岁,平时只会书写数字2,行为习惯也有待很大提高,但是他身上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动手能力比较强,平时喜欢做手工之类的。其次顾福超同学(14岁)也举起了手,也是让我感到有点意外,虽然他上课大部分时间都不能认真听老师说话,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但是却也是个爱助人的孩子。所以在他们两人还有一名B类学生张颖的帮助下,很快地将这些文具用品进行了分类,并摆放得整整齐齐。我很是欣慰,大家掌声表扬了他们,可以看得出他们自己也很开心,真正地融入了课堂中。

在设计第三个拓展活动分一分时,我将学生分成了六组,通过分发六种类别的教具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其中的关键就在于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我给他们分发的东西不同,适合他们自己的难度,学生在这个环节很显然也是兴趣盎然,参与性积极性很高,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很出色地完成了分类任务。这个活动的设计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要多样化,实施弹性与支持性策略

在整节课的设计中,我首先通过课件中他们自己照片的展示进行导入,然后是各种生活中的照片进一步加深,接着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帮助并进行分类,拓展活动中运用了任务分析法,在课堂过程中还穿插了游戏教学法,通过唱游律动歌曲《萨沙》来调节课堂气氛和学生状态,最后通过课件制作的由易到难的动画练习题来加深巩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通过调动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通道的刺激,力求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地呈现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圆满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学习课程标准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继续认真研究,提高认识,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构建全新的教育理念,落实在每一节的讲课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相信自己一定会在特教道路上越走越远……

猜你喜欢

学段公开课数学课程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